访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铁路运输效率全球第一
2009年09月12日 03:32中国广播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图为铁道部部长刘志军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景展现各行各业60年发展历程。中国之声、中国广播网特别推出《共和国部长访谈录》,8月18日起多位共和国部长与您相约,共同见证新中国60年不凡之路,敬请关注!

本期访谈人物——铁道部部长刘志军

【人物简介】

48岁(2002年),曾任沈阳铁路局局长。1996年任铁道部副部长。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

200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94年7月获辽宁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第一篇:站在火车头上的部长

中广网北京9月11日消息(记者刘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6分报道,刘志军,1953年生,曾任沈阳铁路局局长,后任铁道部总调度长。1996年任铁道部副部长。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被人们称为“站在火车头上的部长”,每逢关键时候,他都要登乘机车现场指挥,创造了连续几十个小时检查提速线路的纪录。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他还是一位从不回家过年的部长。

刘志军:“这里是全路最高运输指挥中心,我每天早上6点、晚上23点左右都会打这个电话,天天如此,必要时亲自在这里指挥。从在铁路起,我就没有在家过一天春节。”

在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 刘志军指着大屏幕告诉记者,铁路运输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国铁路每天有3000多列旅客列车,3万多趟货车不间断的运行,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大意,作为铁道部长,他深感责任重于泰山,压力很大。不过,当我们谈起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最高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时,刘志军立刻充满了自信和豪情,刘志军说,“中国速度,我个人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京津城际铁路的评价,这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高的铁路;二是对我们国家的评价。建国6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我国高速列车的速度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联系起来,是对我国发展变化的赞誉。”

近年来,谈及铁路的发展成就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高速”,另一个就是“提速”。作为铁路六次大提速的组织者,刘志军有很多话要说。

刘志军介绍说:“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运力与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既有线改造、提高列车速度、增加运输密度,是短时间内扩充运输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铁路从1997年至2007年的十年时间里,进行了六次大面积提速,每次提速都带来了运输能力的提高,仅2004年的第五次和2007年第六次大提速,运输能力就提高了50%以上。”

刘志军自豪的告诉记者,我国铁路以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今年底,路网规模将达到8.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对老百姓来说,运输能力的提高,还意味着更多的实惠:“一是更加方便,旅客列车数量大大增加,普通旅客列车、夕发朝至列车、一站直达列车、高速动车组列车等客运产品更加丰富,人们的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二是更加快捷,我国省会城市之间以及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列车运行时间,比1997年第一次大提速前普遍压缩了一半以上,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三是更加舒适,铁路新型客车大量投入运营,对旧的车辆也进行了全面改造。”

展望未来,一部宏伟的铁路发展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刘志军形象地把铁路快速客运网概括为八小时交通圈。到2012年,北京到全国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本着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铁路还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客站。

刘志军介绍说:“截止到去年,北京南、天津、上海南、南京、武昌等51座现代化铁路客站已经投入使用。到2012年,将有800多座新客站投入运营。新建的大型客站,普遍做到能力充足、功能完善,与地铁、公交等无缝衔接,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将极大地方便旅客出行。”

刘志军说,到2020年,我国铁路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贯通东、西、南、北、中的区际干线网全面建成。历代铁路人梦寐以求的“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理想将真正成为现实。

第二篇:铁路变化翻天覆地

中广网北京9月11日消息(记者刘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11时06分报道,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用翻天覆地这个词汇来形容我国铁路60年间的变化非常贴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部门抓住铁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和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推进铁路改革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2.2万公里铁路,而且近一半处于瘫痪状态,铁路部门在修复原有铁路的基础上,加快了铁路新线建设,到2008年达到8万公里。同时,铁路网的质量也不断提升。如今,一大批高等级的客运专线、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如雨后春笋,陆续投入运营。除了京津城际之外,去年以来,时速250公里的合肥-南京、合肥-武汉、济南-青岛、石家庄-太原等铁路客运专线相继开通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武汉-广州、郑州-西安;时速250公里的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客运专线今年年底前可以通车。京沪高速铁路和哈尔滨-大连、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贵阳-广州、南宁-广州等时速200-350公里的客运专线和城市密集地区的城际铁路建设进展顺利。

对60年来我国铁路发展变化的主要标志,铁道部刘志军部长从路网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和客货运量三方面做了总结:首先是路网规模和路网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修复原有铁路的基础上,加快了铁路新线建设,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到2008年达到8万公里,是1949年的3.7倍。铁路网的质量不断提升,由时速60公里以下的低速铁路,到120公里的常速铁路,发展到140-160公里的提速铁路,现在达到20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二是技术装备水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蒸汽机车时代,到内燃和电力机车时代,发展到现在的高速动车组时代。三是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1949年,我国铁路旅客运量是1亿人,到2008年达到14.6亿人,是1949年的14倍;货物运量是5589万吨,到2008年达到33亿吨,是1949年的60倍;衡量运量的综合指标——换算周转量是314亿吨公里,到2008年达到32885亿吨公里,是1949年的100多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黄鸣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