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龙应台《野火集》刮来一场“龙卷风“
2009年09月02日 11:19深圳商报 1985年龙应台在时报副刊上的专栏“野火集” 】 【打印共有评论0

1985年龙应台在时报副刊上的专栏“野火集”结集成书出版,短短二十一天里就再版了24次,四个月卖出十万本。据说当时的台湾家庭几乎家家户户的客厅里都有一本“野火”,“不是兄姐,就是弟妹中的某个人买回来的”,作家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

龙应台《野火集》问世二十年

◎金敏华文/图

七月果然“流火”。继上周末台北为龙

应台的《野火集》问世二十周年举办了两场座谈会之后,7月16日下午,在香港尖沙咀星光行,商务印书馆联手时报出版公司假座商务印书馆星光图书中心,举行了一场“华人共忆野火二十”——二十一世纪华文世界最需要的知识分子诤言《野火集》二十周年纪念版新书发表小型座谈会及读者签名活动。尽管天气酷热,但是专程赶来书店等待签名的读者还是排起了长龙,李欧梵、陈婉莹、钱钢、邱立本、马家辉、关永圻等一众老友也纷纷前往捧场。

一本书一个现象和一段历史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面对占道扰民的摊贩,面对往河里倾倒垃圾的人们,面对违章停车的计程车……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生气,没有用吗?》:

“我只是谦卑地希望你每天去做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拍拍司机的肩膀,请他别钻前堵后;打个电话到环保局去,告诉他淡水的山上有人在砍树造墓…捡一片红砖道上的垃圾;请邻座不要吸烟;叫阿旺排队买票……”;

《幼稚园大学》:

(台湾的大学)在生活上,教育者采取怀里“抱着走”的方式;在课业上,许多教书人又用鞭子“赶着走”;在思想训练上,用的又是“骑着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无法得到独立思考能力;

《焦急》:

“老写台湾的缺点,为什么不说说台湾的好?”龙应台说:“原谅我,我真的写不出赞美的文章来,因为我心急如焚”;这些文章是20年前的吗?

是的。二十多年前,当时三十出头的龙应台刚刚从美国拿了博士回来,“不敢相信人们对于不公不义没有尊严的环境可以如此忍受,如此‘苟活’,于是写了这篇文章。用投稿的方式寄去给素昧平生的中国时报。”这篇文章就是1984年11月20日发表在时报“人间副刊”上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龙至今仍然记得当时自己“用钢笔蓝色的墨水写在四百字的格子稿纸上,放进信封里,走进邮局,丢进邮筒。”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很快从个人投书演变成为一股燎原野火。1985年龙应台在时报副刊上的专栏“野火集”结集成书出版,短短二十一天里就再版了24次,四个月卖出十万本。据说当时的台湾家庭几乎家家户户的客厅里都有一本“野火”,“不是兄姐,就是弟妹中的某个人买回来的”,作家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毫不夸张地说,《野火集》已经成了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台湾报人杨泽曾分析说,虽然立意烧掉旧框架,“龙应台对体制的态度仍是温和的、改良派的……她的笔调,一点也不辛辣刻薄,反而娓娓道来,轻易地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取得平衡,展现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说服力与来自民间的浩然正气。龙是一个新时代的文化批评家,也自期是一个具有高度伦理反省力的自由人与现代公民……”。

分享狂飙的时代印记

台北的两场座谈会,一场是有林怀民、陈文茜等参加对谈的“1984后一年:《野火集》发声的时代氛围”,另一场则是杨照、马家辉等对谈“华人世界的骄傲:台湾才有的野火现象”,接连两天,在台大举行。一周之后,座谈会移师香港,阵容依然强大,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系人文学教授李欧梵、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总监、教授陈婉莹、《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港大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钱钢,主持则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马家辉,香港商务印书馆零售总监关永圻不但是作为主人,更是作为20年前港版《野火集》的“助产士”参加了座谈。作为香港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的龙应台则一袭亚麻白色长衫,衬淡紫短裙,加上米色皮鞋,不但显出对活动的重视,更平添不少妩媚温婉之风。

一本20年前关于社会批评的旧书,居然在今天仍然值得为之座谈,当然是作者的骄傲和光荣,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值得反省和深思的。

这是一个分享20年是如何走过来的历史记忆的时刻。李欧梵当年在美国就已经看到了发表在中国时报上的这些文字,“每篇登出来都看,或许我自己是个过于温和的人,对很多现象,心中有感觉,却没办法讲出来,但是龙应台用非常令人信服的文字、语气讲了出来,她的文章非常之有内容,文字之间的感情也非常之真挚,我想这可能是为什么龙应台批评人容易让人‘缴械’的原因吧,龙应台的文章风格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

邱立本认为《野火集》中透出的那种坚持理想主义的精神“非常可贵”,“希望今天的野火集能成为新的出发点。”

钱钢回忆起1984年时说,“在我的心目中,那是非常美好的一个年代,”他略微有些拘谨地对着龙说:“应台,祝贺!祝贺《野火集》从一个刚刚落地的婴儿长成为一个20岁的小伙子。有的书是不会长的,因为它是僵死的;但是这本书随着时代在成长……龙应台给很多知识分子以鼓舞、示范,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公民。”

关永圻当年是香港博益出版社的出版人,20年前他从朋友处看到台湾版的《野火集》后,觉得这本书虽然主要讲的是台湾的事情,“但是书中所说的事在香港也很普遍,相信香港的读者也会有共鸣。结果出版之后果然反响不错,一共印了四五版,不但令读者满意,老板也很高兴……在我看来,这本书20年后仍然有阅读价值。”他很遗憾自己这次未能找到当年的初版书,不料读者群中立即有声音响起,“我这里有当年的博益版《野火集》”,龙应台接过书也开心地笑起来,“看,这还是第二版呢!”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金敏华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