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30年之变革沉浮
2008年11月07日 16:19 】 【打印

 

大国崛起 奥运昭示强盛梦

2007年,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际渠道商的步步进逼,中国的很多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并逐步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这一年7月,中国最大的袜业制造企业浪莎集团宣布,月底交完最后一批货后,不再接受沃尔玛的订单。这家企业每年向沃尔玛提供500万美元的商品,然而因利润太薄,最终选择了放弃。

更大的压力来自国内日益高涨的通货膨胀,“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第一次出现递减迹象,而且通胀不仅仅是国内问题。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很多产品的供应国,中国的成本提高会体现在全世界沃尔玛及其它大零售商的货架上。美国商务部表示,在2007年的上半年,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了4.1%。这是自美国在2003年开始追踪中国进口商品价格以来增长最快的,而且远高于美国2%的通胀率。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一位中国战略家说得很简洁:“在过去10年,中国是通缩势力,在未来10年,它将是通胀势力。”

2008年奥运在中国的举办,仿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一个大国正在渐渐崛起,中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贸易摩擦不断,大国情结日渐高昂;另一方面,股市乍热骤冷,楼市跌荡诡异,人民币持续升值,CPI指数居高不下。这两种景象的交错令人们在亢奋中又添了几分焦虑。

相映成趣的是,2007年5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出了一个很醒目的封面,用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不过这次把那只大猩猩换成了大熊猫。这不禁让人联想起1989年另外一个著名的杂志封面。当时日本的索尼公司买下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新闻周刊》曾经设计了一个封面——“穿上了日本和服的自由女神”。但一年后东京股市崩盘,楼市泡沫破裂,日本经济从此陷入长达17年的漫长低迷。中国会与当年日本走同样的道路吗?一切都似乎取决于人们的心态和理智。对于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来说,一个激情飞扬的时代正在远去,随着2008年的跨越,中国正在开始一场理性的跋涉。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吴晓波   编辑: 张羿迪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