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3.0:被“妖魔化”的上海人
2010年02月25日 10:01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周立波:上海人越来越从容

“现在的上海人不固执,能接受更多的新东西。”

本刊记者/万佳欢

周立波,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80年代末。2008年底,由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轰动。海派清口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以幽默盘点时事,是一种带有浓郁海派特色的单人表演形式,其语言以上海话为主。深谙上海历史、挥洒海派智慧的周立波业已成为上海元素的代言人,人们称赞他:“充满笑声却处处蕴涵哲理的噱头,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市民滑稽,而进入了既适合老上海人又使新上海人折服的大滑稽境界。”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海派清口”表演扎根于上海本土,主要受众也界定为“上海人”。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上海人”?

周立波:应该这样说,上海人的特点其实就是很难找到特点。上海人胆小、小气都是属于比较极端的说法,这都是对上海不是很了解的表现。我觉得上海确确实实可以说是海纳百川,它是一个多重性格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城市。

不过无论是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个人都有城市荣誉感,不管是过得好的、不好的,他们总会为自己是谁而感到骄傲。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表演里上海话和普通话开始平分秋色,是为了吸引“新上海人”吗?

周立波:我说普通话不是为了吸引“新上海人”,而是应该这样说:上海话的韵味和精妙之处是普通话所无法替代的,但上海方言语言上的局限性又需要普通话来补充。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界定“新上海人”?

周立波:就我自己来说,我家里是从爷爷辈就到上海来的,应该算是老“新上海人”。现在真正的上海本地人也并没有多少。我给“新上海人”的解释是,在上海有事业、有工作,能够接受这个城市的文化、并且能够融入这个城市的文化。

这群人是上海的新鲜血液,他们在这里干事业、结婚、生孩子,他们的下一代就会彻底融入上海,成为上海人,就像我的祖辈一样,只不过他们更优秀了。对他们来说,这里是一个有梦想的地方。所以说这里还是一个可以聚得拢人的地方,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像这里一样。

中国新闻周刊:除此之外,他们在性格方面是否有一些新的特点?(有很多外地人在上海工作、融入上海,但与人们印象里那种精明、讲究的上海人形象大有不同)

周立波:我身边的朋友倒都是比较讲究的。北方朋友会认为上海男人喷香水、一丝不苟有点娘儿们,不爷儿们。我在微博(http://t.sina.com.cn)里面写,“男人一丝不苟的吸引力仅次于女人的一丝不挂。”我是在调侃,女人有爱美的权利,男人也应该有。比较稳定的高收入人群或者有高学历的话,男人应该是会对自己的仪表比较注重,这不奇怪。

地域差别是永恒的话题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你的表演有时是靠调侃外地人来撩动上海人的优越感,但是那些被你拿来调侃的外地人正在对你咬牙切齿。造成这样的后果,你担心么?

周立波:我从来不担心,因为我没有恶意。他们对文化内核可能理解得比较片面。地域差别是永恒的话题,这么多年来,(调侃)外地人的话上海好像就我一个人出来说说吧,而央视啊、巩汉林啊等等,(说上海人)说了十几年了,上海人也没见得不高兴,他们就会觉得“这是玩笑”,一笑而过。但有的北方的朋友,他们比较脆弱,真的。其实就是个玩笑,但他们会想:“你看不起我”。他们内心不够强大。如果胸襟是宽广的人,你会去享受这种调侃;而如果自己自卑的,他们自己就会对号入座。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经想过你的表演很可能会加深上海人和外地人的分歧和对峙么?

周立波:不会。我觉得只会加深彼此的了解。因为我在演出当中,一直在说一些南北差异所导致的误会。

由于地理、文化背景,包括饮食习惯的不同,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性格完全是不同的。上海人习惯“以小见大”,而北京人多是“抓大放小”。但如果你理解了就会通融了,“以小见大”和“抓大放小”如果能够一直走下去的话,结果一定是殊途同归的。

反过来说,这次我到北京“解读”交响乐,非常感动。从幽默感的接受程度而言,北京观众要大大好于我们上海观众,到那里演出,难度比上海低。北京人比较喜欢开玩笑,他们都有幽默感。

世博会能让上海人的气质更丰满

中国新闻周刊:有一篇文章说,你要做的不是改变全国人民对上海人的看法,而是让上海人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你是这么想的么?

周立波:不是。无论是昨天、现在或是明天,上海永远是受关注、受瞩目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只是希望能以我的方式,让上海人能比过去更幽默一点、更豁达一点。

中国新闻周刊:很多人都对这次世博会抱有很高的期待,你觉得世博会能达到让上海人气质重造、脱胎换骨这样的效果么?

周立波:世博会必将会提升上海的城市气质。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气质,从老上海开埠时起,上海就有它独特的气质。现在不存在“气质重造”的问题,但是世博会无疑能让它的气质更加丰满。

世博会就好比是北京的奥运会一样,对整座城市今后的发展一定会有好处。我觉得世博会以后上海的马路上应该会有更多的笑脸。

中国新闻周刊:能否具体谈谈上海人的变化?

周立波:最近一两年来,上海人给我的感觉是越来越从容,而且我感觉得到这里的中产阶层已经慢慢地形成,并且正在壮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表演是在重新为上海人定位。我说过上海人好的、不好的东西;会说他们爱听的,也会说他们不爱听的。比方说我有时候说上海人爱管闲事,有的上海人爱穿睡衣到马路上溜达。我们小时候也曾经穿睡衣上马路的,但是现在都知道,这个不礼貌。我在微博上也说过,“睡衣是睡觉时穿的衣服,大衣是穿在西装外的衣服,如果你愿意穿着大衣睡觉,那么我们就理解你穿着睡衣上街。”

<<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关军 张鹭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