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人民公社:不知不觉不情不愿中开始转型
2009年07月29日 14:47中国青年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被生产队长派来“带班”的

社员家的宅基地都是2分4厘(约160平方米),最后建成式样相仿的2层小楼

“形势就是这形势,个人改变不了”

面对这位掌管了这个村庄60年的老支书,那些在新时代长大的年轻人并没有他们父辈的那种“敬畏”。他们对这个集体和领导者的怀疑,有时也会传到老支书的耳朵里。

早在人民公社时期,老支书就已经是“三起三落”,对他来说,这些质疑“就像是浮云”。他总是笑着说,“心里没病,就死不了人。”

老支书更愿意相信,时下年轻人对于分地的诉求,只是因为没活儿干,而不是发自内心。

每天早上,老支书的桌子上都会摆上《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和《纪检监察报》,这位出生于民国初的老人,希望藉此“与时俱进”。

“你去采访过小岗村吗?”有一次聊天的时候,老支书忽然问道,“报上说,小岗村又把地合起来了?总书记也去过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老支书对报道中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当年参加按手印的小岗村村民严金昌在接受采访时说,“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儿。”

“就算亩产小麦1000斤,一亩也才卖800元。现在化肥都涨到4000元一吨了。农民赚不到钱。”这位坚持集体领导的老支书认为,如果单靠发展农业,包产到户已经走到头了。

他至今仍然保留着关于《小岗新路》的剪报,似乎想以此来证明自己当初的抉择是对的。然而就在小岗村试图进行新型合作化的求富实践时,吕家庄村这个曾经辉煌的集体也陷入了危机。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过去吕家庄村的人均纯收入一直在全市范围内遥遥领先,然而当2008年晋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94元时,吕家庄村的统计数据为 6200元。

集体中的人们并不热衷于意识形态上的争论,他们只相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过去,他们的日子过得比邻村要好得多,现在已经逐渐被赶上甚至超过了。

有一位六队的社员私下里议论,说这是因为老支书“老了,保守了”。

然而在老支书看来,这只是因为“集体企业不好办了”。

村里仅存的帽厂去年上交了利润60万元,但集体能奖励厂长的也只有378个工的分红和3万元奖金。尽管已经是这么多年来最高的奖金,但谁都明白,那些有才干的人如果自己干个体,少说能拿个十万八万元。

此外,集体企业里充斥了大量的后勤人员、行政人员,好些都是干部家属,又都上岁数了。“有的建厂时就在,现在是功臣了,但是老了,不能干了。他会问‘凭什么不让我待?我在这儿的时候你在哪呢?’他跟你讲这个,你没办法。”党支部副书记高建雨说。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