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图片 > 正文
新医改的历史使命:能否成功调整利益引发关注
2009年03月18日 11:01中国新闻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医疗资源的多与少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医疗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从全局来看,医疗资源是已满足了需求,还是远远不够?

3月11日,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别小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吴明江提出这个问题,他说,“现在全国600多万医务人员中只有医生200余万,这与13亿人口的总需求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个人觉得中国的医疗资源是远远不足的。所以,还是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吴明江说,国际统计标准中关于“医生”的概念,是大学毕业后经正规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而中国医生当中大学本科毕业的大概只占40%。在这一背景下,虽然千人口的医生数与国际上相比比较接近,但内涵有重大差异。看病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受过系统培训的医生远远不够,护士更不够。这个问题是否为公众所知?医科的毕业生也存在分不出去的现象,这不是供给过剩问题,而是政策导向问题。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明天可能又会缺医少药。

他说,中国的临床医生究竟如何培养,也要加以认真研究。医学研究生毕业后的操作能力有限,即使是一个外科博士毕业生,其独立管理病房的能力仍然让人担忧。中国的全科、专科与社区医生究竟如何培养,如何保持一个高素质的临床医生队伍?这都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池慧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医改”是很复杂的,并不是某一个单项因素能决定它的成功与否,毕竟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人口庞大,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承担能力有限,机制体制建设也存在不足。“医改”,是一个行进中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解决。

王国强说,“今年与未来一年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性的、方向性的时间历程。因为我们要实行‘医改’,要推动“医改”重点工作的落实。”

温家宝说,“‘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医改’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决心推动‘医改’就表明政府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心里。”□

发力“看病难看病贵”

新一轮医改绝不只是加大投入的问题,更需要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中站准立场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冉燃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召开前的3月2日,数位医药卫生界委员在餐桌上对“看病难、看病贵”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他们认为,应该对“看病难、看病贵”给出定义,确立标准。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两天内,网上跟帖超过万条。一位南京网民留言说:“设身处地地为普通老百姓想想啊,还说得出看病不难、看病不贵?!”

“看病不难、看病不贵”的言论并不鲜闻。2008年2月,广州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就曾在市政协会议期间发表“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的看法。

曾其毅此言立即招致网民的不满。为此,从未写博客的他专门在新浪网开博解释,并自嘲该博客是“在一片骂声中登台”。

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郝模在博客中对此事评论道:“曾其毅说的也没错,在中国看病,应该是不贵,但是他忘记了辩证法,少说了一句其实又很贵。”

一位长期关注医改的学者告诉《瞭望》新闻周刊,难还是不难、贵还是不贵,争论的背后,反映出中国的新一轮医改绝不只是加大投入的问题,更需要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中站准立场。

站准立场

一些专家认为,卫生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指导思想,公众个体的卫生支出大幅增长,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此起彼伏。

卫生部2008年5月公布的《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在2006年的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占18.1%,社会卫生支出占32.6%,个人卫生支出占49.3%。而在1980年,这三者的比例依次是36.2%、42.6%和21.2%。

在个人卫生支出巨幅攀升的同时,城市和农村之间卫生费用的差距正在拉大。

根据《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990年的卫生总费用中,城乡卫生费用分别为396亿元和351.39亿元,而到2006年,城乡卫生费用则分别为6581.31亿元和3262.02亿元。

郝模在《在中国看病是不贵,但又真贵!》一文中称:“政府支出和社会支出主要是用在城镇居民身上了,所以,占人口80%以上的农村居民、自费人群和低收入人群抱怨看病贵那是情在理中。”

卫生部2004年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城市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口占44.8%,农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口为79.1%。

在这一背景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6年10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2007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等论述被写入中共十七大报告。

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新医改方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截至3月13日本刊记者发稿时止,虽然意见的全文还未披露,体制、机制尚未改变,但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等理念的指导下,政府逐渐恢复筹资职能的努力,已经显现出一定成效。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2月27日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2008年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缓解。”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两周内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8%,比2003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与2003年调查结果相比,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饶克勤分析认为,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医疗费用补偿水平逐年提高;二是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近5年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三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刘巍   编辑: 李厦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