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大学财源茂盛,实力大增。美国的高等教育几乎成为全世界的榜样。但在美国国内,贫富分化日益严重,高等教育费用不断上升,越来越难以为普通百姓承受。教育本是创造社会流动的最有效手段,可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不断追求优异的同时,则有丧失这一功能的危险。美国的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究竟"是特权的堡垒,还是机会的引擎"?高等教育将塑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在深刻的教育危机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平等与优异》一书于2005年出版,次年即获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优秀图书奖。领衔作者WilliamG.Bowen是美国高等教育界当之无愧的领袖,1972年年仅39岁就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1988年卸任后出任梅隆基金会主席(至2006年)。此书及同由Bowen领衔撰写的《跨过终点线:在美国公立大学中完成学业》一书,前者重点考察精英大学,后者把重点放在公立大学,两者相加,大概构成了迄今为止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最全面的评估。
中国的高等教育也经历着史无前例的转型。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大学开始了急剧扩张。本世纪初又掀起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风潮,纳税人的钱滚滚流入几所名校。但是,高等教育质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再加上大学结构失调,导致大量大学生失业。另外,许多大学已负债累累、濒临破产。大学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难以为普通家庭所承担。大学不但没有推动社会公平,反而加剧了贫富分化。一句话,中国的高等教育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在最近十几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美国范本"频频被引用作为各种改革、"工程"的依据。然而在这样的"学美热"中,美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制度、政策经常被误解或曲解。Bowen主持撰写的两本书,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美国范本"。
平等与优异冲突吗
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夜,作为美国前身的13个殖民地仅有750位在校大学生,那时读大学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到1940年,美国的研究性大学崛起,正处于赶超欧洲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即使如此,2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也仅有4%左右完成了大学学业。到2002年,这个比例则超过了25%,其中在25~35岁的人口中,有39%接受了大学教育。历史的曲线非常清晰:大学正从精英走向大众。
当精英的机构大众化后,大学教育还能保证其优异的质量吗?这次对美国高等教育全面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平等和优异并不冲突,而且能够相辅相成。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大学要培养精英,就不能让那些有精英素质的人因经济条件的限制而进不来。美国建国之父杰佛逊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贵族"。所谓"自然贵族",是相对于当时欧洲的"世袭贵族"而言。杰佛逊曾说,欧洲的那些国王,其素质到了美国连当个小镇长也不够格。在美国,一切靠能力而不是家门。大学选拔人才,应该纯粹根据能力、超越学生经济条件的限制。
如果我们把竞争上大学的生源作为分母、把大学生人数作为分子的话,就会发现:在整个美国历史中分母比分子增长得快得多,大学的选才因此更精。通过各种测试证明,美国大学生的智商,随着大学的普及呈上升趋势。早年的哈佛和耶鲁,主要在新英格兰的几个贵族寄宿学校中招生,不过是地方大学而已,富家子弟想上的几乎都可以上;如今则成了世界名校,录取成了全球的竞争。现在常青藤学生的智商,是一二百年前那些"富裕而愚蠢"的学生所难以想象的。
第二,美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对其高等教育规模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美国的产业不断向高端升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蓬勃兴起,甚至制造业也有白领化趋势,这样,大学必须使人口的大多数成为"劳心者"。但在这个问题上,美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25~34岁人口中的大学生比例来比较,1991年美国为30%,仅居芬兰(33%)和加拿大(32%)之后,但到了2002年,加拿大(51%)、日本(50%)、韩国(41%)、新西兰(40%)、挪威(40%)的大学生比例都超过美国(39%),其他欧洲国家与美国的差距也在迅速缩小。美国在高等教育普及方面失去领先地位,并不是大学的质量和数量跟不上需求,而是因为义务教育相对落后,供应不了足够的生源,而义务教育落后的一大原因,则是教育的不平等。
第三,一个优异的大学,必须在其教室内外都保持多元性。精英大学培养的未来社会领袖,当然要了解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因此,多种族、多文化、多阶层的融合,应该是美国大学的基本使命。大学就应在多种阶层招募人才,以更好地反映社会。
第四,一个参与型的民主社会,要求大多数公民具有良好的教育、把握丰富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审慎的决策。如果教育资源仅被少数人占据,民主制度就会发生"参与危机",进而威胁到民主本身。
美国大学为什么优异
在确立了以上四个目标后,美国高等教育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在优异这方面,作者给美国大学打的分是A甚至A+。没有任何国家的大学在质量上可与美国的大学相比。对此,书中提出了许多数据进行论证,事实非常清楚。
那么,是什么促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优异?作者给出了三个主要原因:第一,资金充足。美国高等教育开支相当于GDP的2.7%。与此相对,主要由发达国家组成的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高等教育开支,平均占GDP的1.3%。美国在每个大学生身上的花费为22234美元,比OECD平均10052美元的花费要高一倍还多。
第二,经费充足的一个原因,是美国体制的优势。美国的高等教育比欧洲国家更多元化。在欧洲,主要的大学实际上都是国立,靠纳税人的钱直接资助。但在美国,全国性的精英大学,如常青藤等,基本为私立。这种体制使民间资金大量涌入高等教育。美国的私立大学在学费标准上不受政府的限制,标价很高,使富裕的家庭多多支付,同时拿出钱来给贫困学生提供大量的奖学金。这种开放灵活的体系,使美国的高等教育能充分吸收社会资金。
第三,除资金和制度外,美国高教成功最大的原因,还在于有充足的生源--美国在二战前夜的义务教育已大大超过欧洲。这就为美国战后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领袖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优越的财政实力可使美国建设一流的高等教育设施,吸引一流的教授,维持巨大的规模。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保证充足的生源,有赖于教育的普及和平等,使越来越多的人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薛涌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