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老板转型的代价:"田源阳光"两次倒下
2009年09月22日 17:56山西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二度开业

进入2006年以后,公司的经营每况愈下,田源阳光旗下的部分产业也开始出售转让,鹿茸生产等项目相继转了出去。一些建设中的项目也都停了下来。

2008年1月9日,田源阳光生态园再次在喜庆的鞭炮、锣鼓声中开业,而此时的老板已不再是郭连生。

重新整合后的田源阳光也受到了孝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

孝义市一位官员在参加开业庆典时表示,“田源阳光集餐饮、住宿、生态景观、特色饮食于一体,在孝义市的餐饮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希望田源阳光今后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为丰富我市餐饮文化、拉动我市旅游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多天后再度关门

然而这次重组开业也未能持续多长时间,20多天后,田源阳光再度关门。“开业后几乎就没什么人来,很快就关门了。”

在知情人士看来,管理和地理问题是导致再度开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新老板进入田源阳光后也曾在管理上花了大量时间。在一份网上流传的《孝义田源阳光厨房管理制度》里,包括总厨、主管、组长、初加工、面点师等各个环节的分工、赏罚制度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细至每个员工的思想工作都有体现。

一份厨房的管理制度都如此明细,何况整个生态园的管理,显然新任老总并不想倒在管理这一关上,然而地理位置却不是他这个继任者能够选择的。

当地某职能部门的一位人士分析说:“这个度假村离孝义市区较远,而孝义离太原又不远,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市场定位来说,这个度假村都没有优势,甚至都是劣势。”

私企转型的尴尬

在孝义这个遍地煤焦企业的地方,涉及到转型的也不在少数。

在孝义,像郭连生这样经历的煤老板并不多,他的许多朋友,在“关小上大”之时,大都走出山西,在甘肃、内蒙等地,重新投资煤矿。

但像他这样的煤老板,孝义比比皆是,经过数年经营,实现资产原始积累的他们,已经具备了不可忽视的投资实力。“关键在于他们要把钱投向哪里,怎么投,怎么保证自己的利益。”一位政府官员表示。

然而在孝义煤焦圈子里却并不看好这种企业的转型,“孝义转型的煤焦企业,几乎都是关小上大时期淘汰下来的,都是一种被迫的转型。”孝义一位颇有名气的煤焦集团副总说。

事实上,一些被迫关停的小型煤矿、焦化厂等企业也确实有着被迫转型的色彩。“自己熟悉并能赚到大钱的行当一下子不能干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转型或者慢慢花完自己的积蓄。”孝义市政府一位官员称。

“煤老板主动转产的并不多,只有个别人做过这样的尝试,结果都不理想,所以他们还是愿意投资能源产业。能源行业投资虽然较多,但是风险相对较小、利润较高。”

于是一些人去了新疆、内蒙古、陕西等地,承包煤矿、油田、气田。正如当年温州等地的商人来山西等地承包煤矿,也是冲着这个行业风险小而利润高来的。

“然而资本的流向本身就是趋向利润高的行业,煤老板怎么可能去转产呢?”上述人士称。

但不管什么行业,终究比不上煤焦的暴利,更何况这些人还就是熟悉这个行当,面对其他的行业他们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

一些无力在外地投资煤矿的企业,只好在孝义当地寻找新的出路。

事实上,现在这些煤焦老板们也亟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正如当年支持他们搞煤矿一样。来源:山西青年报;作者:成宇鹏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