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涨价缘何风声再起
2009年09月28日 16:17光明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观 点

◆适当的涨价不仅弥补了保护经费的不足,而且通过经济杠杆提高门槛,可以有效地调节客流。

◆“涨价保护之说”不过是某些人在借保护之名行创收之实罢了,其实质是企业与地方政府利益捆绑之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十一”临近,国家旅游局近日预计假日出游人数有望突破2亿人次,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将出现较明显的供求矛盾。对于出游者来说,心理上还要做好的一个准备是:景点门票涨价。

记者了解到,8月以来,国内多个景区景点门票涨价,涵盖了四川、北京、贵州、天津等地区,这是一年以来国内景区首次大规模涨价,也是发改委等部门去年发布一年内景点门票涨价禁令到期后的首次大规模涨价。在主打“优惠”的大背景下,景区的逆势提价无疑“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旅游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涨价热”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涨价是否会让“十一”黄金周的出游价格水涨船高?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涨价之风会不会对旅游市场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公共自然资源管理和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涨价风潮遭质疑

针对国内多个景区景点涨价,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地方景区门票定价权在地方,目前尚未发现涨价超出政策的合理范围。”不过一些学者和广大旅游消费者仍对此轮“涨价潮”提出了质疑。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认为,如此多的景区景点集体涨价,触动的不仅仅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本已很敏感的旅行社和出游者的神经,也给刚刚升温的国内旅游带来不小的压力。魏小安说,当前,中国的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三大类:公益性的、半公益性的和经营性的。在这三大类产品中,公益性的产品不但不应该涨价,有些还应该免费,比如科技馆、图书馆、少年宫等;半公益性主要体现在国家级的或者是比较重要的景区、景点上。这些单位是半公益性的也是半经营性的,由于有半公益性成分在内,也不应该涨价;第三类是经营性的,比如主题公园等,这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其虽有涨价的动机,但不可能有涨价的勇气。

魏小安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旅游消费首先应该定位在大众旅游上,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其他相关部门,都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大众的权益。因此,价格不应该涨。

竞相涨价带来哪些影响

据湖南省物价局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武陵源景区158元的门票收入,直接用于资源保护的仅有8元。“有的地方政府受财政收入的压力,错误地把景区当作收入的‘摇钱树’,这是很不可取的一种做法。景区对外托辞‘保护景区’、‘建设景区的需要’进行涨价,其实涨价之前的听证会只是走过场,真正关系密切的消费者和研究者没有参与进去。”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德谦说,盲目涨价的结果会导致游客花费上升,旅行社成本增加。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游客将因价格原因放弃该景点,旅行社也会取消路线,得不偿失。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李慧 王小润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