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日报》4日发表社论称,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为ECFA和马英九公开辩论受挫后公开表示,民进党执政时期因经验不足,政治运作或政治对抗的结果,造成公众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观感产生不稳定的感觉,往后希望能检讨不足之处。这是蔡英文过去未曾有的反省语言,而且民进党执政时期两岸政策的具体执行人就是蔡英文。所以会拖到此时而有此言,当然是有感而发;基于两害相权取其轻,相信蔡英文还有更深层的盘算。
民进党内过去曾就两岸政策有过路线之争和公开辩论;蔡英文接任民进党主席后,党内也有重新检讨两岸政策的声音,但蔡英文认为没有必要。值此党主席改选在即之际,蔡英文忽有“检讨不足”的主张,此和“双英辩”败阵不能说没有关联,牵连所及,党主席的选举不无可能因为辩论受挫而陡生变数。蔡英文的检讨和反省,相信有更大部分在为个人挫折卸责。
社论分析,蔡英文技巧地把这种不足归因于民进党执政经验不足以及民众对民进党的观感有不稳定的感觉。蔡英文没有具体说明“不稳定”为何;但蔡英文应该理解,在观感上予人不稳定的感觉,应很难期待选民会有任何安全感,而是不安全感。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期间,两岸政策非仅不稳定,而且危机连连。是以民进党非仅予人不稳定的感受,而是连安全感都没有。蔡英文若只想改善民众对民进党的观感,而非从本质上或从政策上调整,殆无可能。
蔡英文宣称,她期待下次民进党再次执政时,两岸政策会是平衡、维持稳定与一致性,以及某种程度的可预期性。作为学者语言,这是应有之义,也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政策内容或本质完全无关,且完全不符民进党一向所主张的民粹政治。至于两岸政策的具体内容,蔡英文并未着墨。这根本是假客观以掩饰主观的一种策略转移。像极了智库学者,但知为政策服务,不问中心思想为何。
若说蔡英文没有中心思想,蔡英文一定会抗议,那么蔡英文何以会掩饰中心思想,意图以外部形式偷渡实质内容。
相信蔡英文很在意个人形象,特别是“双英辩”受挫之后更有迫切感。她希望传达出:她是一位理性、可以沟通和交谈的政治人,不会在两岸政策上反覆和冒进,从而相信她可以提供一种另类的安全感。单就蔡英文想要表述的内容和用字遣词而言,较诸深绿似乎要冷静得多,当然也深沈得多,也为“台独”找到了更好的包装。通过“公投”的形式废除ECFA,在蔡英文看来,当然也是冷静而理性的,而且会做好风险管理。
不仅如此,蔡英文还说,不排除在不预设政治前提的情况下和大陆进行直接并且实质的沟通。此话看似新鲜,且表现出她很想和对岸进行政治接触、和对话的意态。这一套说辞其实毫无新意,正是民进党长久以来的诡论:想要和平偷渡“法理台独”。绿营何尝不明白这种论述是个假命题,且不可能成立,所以会一再重申此说,除了自我欺骗、欺骗外媒做出可以对话的姿态,此外还可以把深绿选民哄得团团转,也可以转化为由大陆出面拒绝和民进党打交道,以为这是很好的遁词。“不预设政治前提”看似没有前提,实则系以排除法设定前提,等于是没有前提的前提。就“统独”的政治面而言,大陆只有统一的命题;民进党看似有弹性,实则把“台独”做了软包装,依旧拿来当神主牌供奉。
社论指出,蔡英文强调,民进党过去执政八年的政策本质,政策理性是存在的,即政策取向和态度是正确的;但因执政经验不足,不论政治运作或政治对抗,都造成公众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观感产生不稳定的感觉。这当然是从外部检讨而非本质。期待一个冷静而理性的蔡英文没有问题,但不可能期待蔡英文会和“台独”说再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霍默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