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商时报:从福厦高铁通车看两岸互动新局
2010年05月05日 07:50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新网5月4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日前刊出社论《从“福厦高铁”通车看两岸互动新局》。社论说,福厦高速铁路4月下旬通车,这是一条与台湾高铁隔海大致平行的高铁。如此画面蕴涵一种时代意义,就是“两岸已并行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它也带给两岸重要启示,即当前合作发展的契机难得,务必共同加以珍惜。

文章摘编如下:

福建省福州至厦门(福厦)高速铁路已于4月下旬通车,两地间275公里路程的列车行驶时间仅需1.5小时。这是一条与台湾高铁隔海大致平行的高速铁路。因此,人们无论搭乘“台高”或者“福厦高”,坐车之时都可以想象到,在海峡的对岸也有高速列车正在平行驰骋。如此的画面蕴涵着一种时代意义,就是“两岸已并行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它也带给了两岸一个重要启示,即当前两边合作发展的契机难得,务必共同加以珍惜。

从福州、厦门沿海这一线的交通沧桑,可以充分看出两岸关系变化的底蕴。这一线虽是福建的较发达地带,但历来从未有过纵贯铁路,只有西向远绕内陆山区的环线。其原因很清楚易懂,就是两岸双方曾经军事对峙几十年,海峡局势长期紧绷,因此大陆迟迟未在此投资建设铁路,以免遭受战火破坏。

直至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带动双方民间交流后,福厦海线的交通困难问题渐次凸显出来。20世纪90年代前往福建的台湾人士,大都亲身体验过福厦间相对落后的省道公路。其大约300公里的路程可以耗去8至10小时的时间。后来福建下大决心加以改造,先建成了高速公路,如今不但又有了铁路,而且是高速铁路。这使福厦间结成了一个紧密生活圈,以及一个高效的产业发展平台。它就坐落在与台湾西海岸仅一峡之隔的地方。将来一定会有不少台湾来的客商成为福厦高铁的乘客。

福厦间交通状况迅速的大变化与大提升,根源之一是两岸关系的先和缓再进一步朝良性发展。战争阴影的逐步消解,使当地政府得以大力投入经济建设,而以往被战争因素压制的生产力也在短时间迸发出来,并很快地改变了交通格局与产业布局。如此经验告诉了人们,“海峡和平”是具有高价值的,也是民众福祉的重要来源。

从另一个面向看,福厦高速铁路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支“骨干”。众所周知,“海西”是福建省正大力推动的区域经济建设计划,其范围除福建省外,另包括浙江、江西、广东三省的各一部分地区。此经济区的发展与两岸互动形势息息相关。

当该区建设计划于2004年初次提出时,两岸关系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以至于“海西”名号沉潜了几年,那时当地政府对此亦采低调,未对外张扬。直至2008年,两岸关系大幅转好后,“海西”才登上台面,成为四方客商踊跃前来探索挖掘商机的对象。

人们如从两岸角度去回溯“海西”这一块的过去,会发现它早年是大陆对台斗争第一线。如今,由于海峡和平的到来,它已摇身一变为大陆对台经贸交流的主要平台。其中,当年曾以对台军演闻名的平潭岛,今天正在被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综合试验区”。这个位在福厦高铁路线近旁的岛屿,经贸设施将与台湾方面“共同规划,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同建设,共同受惠”。其为福建省对台新政策的重要环节。以此对照当年两岸间的尖锋相对、硝烟密布,充分验证了两岸关系确已发生了180度转变。

当然,今天两岸还不能以此为足。下一步要努力从事的工作是“巩固当前的海峡和平局面”。主要的方法在于型塑制度化、稳定性的两岸交流合作建构。如洽签中的ECFA、研议中的两岸产业对接等,如能迅速落实,都有助于海峡和平的稳固化。其中,“海西”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第一线,理当进一步发挥积极功能,成为台湾企业布局全大陆的基地。而福厦高速铁路的通车,使“海西”更有条件来扮演这样的角色。因为,台湾客商定位这条新高铁,当不仅止于“便利福厦交通”,而是希望通过它的外联高铁系统,更便于串联长三角、环渤海等其它市场。无论如何,福厦高铁的通车已体现了海峡和平的价值,并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动力,值得人们寄予厚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霍默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