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4日电 台湾《联合报》4日刊出社论《壮大中小企业迎接开放》说,台湾上百万家中小企业不乏潜力雄厚的待琢璞玉;值此开放前夕,应精选其中佼佼者,针对其个别潜质与需求,精心设计成方案,让他们得以抓住开放的机会大展身手。以巨资加上专业人力,数年之间令这些“小龙”腾跃而起,应非难事。
文章摘编如下:
上周的“双英”辩论,全台湾近半民众凝神谛听,确是近年少见的盛事。民众高度关切两党领导者对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论点,因为不论是否明了其实质内涵,几乎人人都知道它将决定台湾的未来,牵动数百万人的利害乃至身家性命。
当然,一场辩论消除不了双方有如冰炭不相容的歧见。但唇枪舌剑的交锋,透露两党至少存在十分要紧而且极为迫切的基本共识;那就是,台湾必须开放,而且是全面对全球开放,同时,开放必定触及弱势产业与个人,政府必须伸出援手。
针对后者,民进党蔡英文主席咄咄逼人,再三追问马政府到底有什么具体作为可以协助。我们固然期望蔡主席于诘问之余,也能提出若干言之有物的建议,一同扶助这许多为了台湾进步而不得不付出代价的弱势者;但执政权到底掌握在国民党手中,面对六月即可能签署,而明年早收清单即正式生效的急迫形势,马英九更有责任应当慎重地提出完善的对策。
然而在再三追问之下,马英九的答案始终是:十年内编列新台币九百五十亿元预算,辅导受冲击的中小企业,以及利用租税及社会福利措施扶助受害者。前者只是一纸空泛的支票,后者则是流于形式的刻板应对。辩论过后,马政府首应针对此一无可逃避的急务,认真规划对症下药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化解大众的疑虑与阻力,一方面则善尽取有余以补不足、让改革利益雨露均沾的职责。
不过,最有效的防守就是攻击,与其等待开放造成伤害再疗伤止痛,不如在开放之前就让可能的受创者成长壮大,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不但足以抵御冲击,更能开辟出宽阔坦途。
开放,不论是对大陆开放还是对全球开放,除去已经得到政府承诺不在开放之列的农业,首当其冲的就是规模甚小、劳动成本偏高的本土企业。马英九所说的可能受到影响的十七种产业,应当大多属此类型。
然而,只图喘息犹远远不足,台湾的企业理应获得更大的发展。近来毛巾业、寝具业等长久以来最受关切的弱势产业,纷纷展示经过巧妙设计成蛋糕等的精巧制品,充分显现民众丰富的经验与灵活的创意。但细看其设计及包装,与先进的欧日同类商品相去仍然甚遥。这正表示,政府只要稍稍用点力气,将已甚受瞩目的设计、包装专业引入其中,再协助业者建立特色、打出品牌,以营销大陆与海外市场,才是真正的脱胎换骨。
事实上,(台湾)上百万家中小企业中不乏潜力雄厚的待琢璞玉;值此开放前夕,应挟数百亿元(新台币)的资金组成专业大军,如伯乐相名驹一般,精挑细选其中大约十分之一,针对其个别潜质与需求,精心设计成方案,让他们得以抓住开放的机会大展身手。以如此巨资加上专业人力,数年之间令十万小龙腾跃而起,应非难事。
将此二者结合,马政府所需的答案已出,只待赶快行动。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霍默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