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8日电 香港《明报》28日刊文《电视上的形象工程:克莱格生还主因》。文章说,英国选民决定把票投给谁人,跟领袖印象分和形象有关,电视辩论更很可能大增印象分的影响。一向被传媒冷待的自民党党魁克莱格抓紧机会,打造亲民形象,在第二次辩论中稳打稳扎,英国消失近90年的三党政治局面,就靠电视辩论巩固起来。
文章摘编如下:
上周五,英国史上第二次大选电视辩论的翌日,英国《卫报》以“克莱格生还”(Nick Clegg survives the storm)为头版大题。公众本来普遍预期,3年以来在民意调查领先的保守党党魁卡梅伦会加大火力攻击自民党党魁克莱格,结果第二次辩论后,保守党支持度上升约2至4%,但自民党的支持度亦没有明显下降,以约三成左右的支持度紧守第二位。
没人期望克莱格当了一星期的“灰姑娘”后,仍会狂风扫落叶胜出第二场辩论。反之,由于第二场的主题是外交政策,是自民党最具争议性的一环,包括停止更新英国核武装备、特赦在英国10年以上的非法移民、支持加入欧元区等。外界对克莱格现象采抱观望态度。但第2场辩论后的民调显示,克莱格已固定了他的“基本盘”票源。
对政党领袖印象是最大因素
2005年大选前后,英国University of Essex统筹的英国选举研究,访问超过4000名选民,笔者选取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社会阶层、选民所在选区特点、政策取态和对三大党党魁的印象等6组问题,尝试以统计学找出哪个因素最能影响自民党的得票。一般以为属于左翼的自民党,会较受学历高、年轻人和中上阶层欢迎,但原来这些都不足以解释自民党支持者的特点。
首先,原来年龄无关要旨,学历高者会比较倾向支持自民党,但对政党领袖的印象,才是对投票倾向影响最大的因素。
这正跟克莱格不单迅速冒起、走势还能在第二场辩论后保持稳定有关。以上的调查发现,影响选民投票的最大因素是对政治人物的印象,而非其政纲。那什么影响人们对政治人物的印象呢?
英国一直是稳定的两党制,直至4月15日的第一次电视辩论,很多选民才第一次正式认识自民党。自民党抓紧这个宝贵的第一次,用心计划:率先以名字称呼提问的现场观众,回答时则着意面对镜头,以显示对全国选民说话,营造亲民形象,更成功突显自民党是两党交替的“旧派政治”以外的选择,打下良好基础。
抓紧机会 打造亲民形象
第二次辩论,布朗和卡梅伦集中火力批评自民党的外交政策,克莱格表现亦算稳定,以布莱尔对小布什言听计从,反驳布朗指他反美。结果BBC在辩论后访问选民,绝大部分受访者评价三位党魁的表现时,仍以“较诚恳和亲切”、“表现得有信心”等等印象来打分,对他们辩论政纲的表现几乎只字不提。
事实上,连布朗在当晚的开场白亦说,电视辩论是关于公关和形象;他虽然不断强调自己虽然输了形象,但胜在政纲内容扎实,但工党也于周末决定改变宣传策略,不再以造访机构为主,改为多落区接触一般选民。卡梅伦在第二次辩论中收复失地,亦与他改变第一场辩论中不够人性化的表现有关。
辩论以外,克莱格的形象工程仍没有松懈。英国《卫报》追踪克莱格的竞选活动,发现他很懂得从小处着手,一票一票地赚回来。虽然被问及政纲时,他还是重复预先准备好的官方答案,但当选民说话时,他会轻微弯低身子,显示用心聆听,并会尽量详细阐述他的官方答案。一位女士说,她的丈夫薪金太低,问克莱格该怎办,这位炙手可热的政治明星,竟然由如何申请综援到申请公屋逐步谈起,俨如社工。
选民决定把票投给谁人,跟领袖们的印象分和形象有关,电视辩论更很可能大大增加了印象分的影响。一向被传媒冷待的克莱格抓紧机会,打造亲民形象,在第二次辩论中稳打稳扎,消失了近90年的三党政治局面,就靠电视辩论巩固起来。(何雪莹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何雪莹
编辑:
霍默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