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霞
据《南方周末》4月29日报道,2000多名司局级官员,被要求今年内在7所院校至少完成40个学分的“选课”任务。高校列出课程菜单供官员挑选,结果颇耐人寻味:受到追捧的讲座为北大开出的“周易智慧”,“道家思想与老庄智慧”,“佛教禅宗与人生”以及党史等课程;因选课人数不足而被淘汰的则为法律学、社会学、环境保护、心理学、系统科学等。如果是平民百姓表现出如此严重的偏科现象,这顶多算是一则新闻;但出现在我们的司局级官员身上,却值得深究。可以想象,这些官员一般都会拥有本科甚至更高级文凭,但在他们的学历教育中,是否已经全部覆盖法律学、社会学、环境保护等课程,以至没必要再补课深造,想必不大可能。如此说来,我们的官员更需补上的,究竟是各类虚无缥渺的“人生智慧”课程,还是扎扎实实的法律学、环境保护、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内容?答案不言自明。
就以法律为例。记得有段时期,我们倒是兴起过一个全民普法运动,法律也已被列为高校必修课程。对于一个向来缺少法律精神的国家来说,普及法律知识实乃当务之急,但如何普及却大有讲究。遗憾的是,当时我们的普法课程大多着重于具体的法律条文,如婚姻法、遗产继承法之类。倘使这样的普法真正能够深入人心,起到实效,恐怕一半律师就要失业了。然而事实上,普法更重要的不在于这些具体的法律条文,而在于抽象的法律精神。比如,of law(法制)与by law(法治)之间的区别就值得大讲特讲。记得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杰生夫妇要出去度假,临时委托长子迈克来管理家庭,并因此而授予迈克不少权力。结果引来妹妹卡萝尔的抗议:不能让迈克一人独掌大权,权力必须分开才能不致堕落(大意如此)。当时的卡萝尔只是一个初中生,可见法制精神在美国早已是深入人心。反观我们的情况,不少官员却还是可怜的法盲。要不他们怎么会理直气壮地说出这样的质疑,你是代表党还是代表百姓?诸如此类的可悲可叹之事,不必再做枚举。顺便提及,中世纪的大学,最初仅有一个专业,即为神学,后来有了医学专业,接着便是法律专业。法律的古老及其神圣,可见一斑。
杨振宁教授曾有这样的观点:正是一部易经,阻碍了古代中国科学出现的可能。此言一出,引来不少争议。要说易经具有如此遮天蔽日之功效,未免言过其实。但若说易经中至少不包括现代文明以及现代科学等智慧,则恰如其分。难怪当年鲁迅曾有此言,要少读中国书,多读外国书。对于国人来说,这,绝不是偏激,而是忠告。或许多饮老庄之类的心灵鸡汤,有助于清心寡欲,但如今的社会科学早有过硬的结论,对于权力拥有者来说,唯有阳光下的监督,才是杜绝贪婪的可靠之道。当然,易经、老庄、禅宗之类的国学,那就让专家去耕读好了。至于官员津津乐道这些“国学”,说穿了,这些智慧与人生无关,与治国更是无关,倒是与权谋术有些沾边。官员不怕自己成为法盲,倒是热衷于熟谙此道,只能说明,人治,而非法治,依然在当下大有市场。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陈蓉霞
编辑:
霍默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