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勇:“绕不过去”绕过了什么
2010年05月06日 09:47人民网-人民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是没办法的事,怎么都绕不过去。”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的云南大理龙首关城墙遗址,在公路扩建的隆隆机器声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对此,当地交通局党委书记赵勇超这样解释。

然而,真的绕不过去吗?据调查,当地文物部门曾提出过一个对遗址破坏较小的施工方案,并被规划部门采纳。“为什么明明可以绕开,偏偏要穿城而过,以破坏龙首关遗址为代价?”当地村民这样质问。

人们发现,有关部门“怎么都绕不过去”的“无奈”背后,其实绕过了《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绕过了向当地群众通报方案的义务,也绕过了当地文化局两次下达的停工通知。说是“绕不过去”,其实是能尽量避免、妥善解决的偏偏不做,不该绕过去的却生生绕过去了。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除了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常常难以“两全其美”,类似这样“绕不过去”的现象还有不少。

比如,有些地方绕不过对GDP数字的狂热崇拜,就绕过环评关,越过高压线,避开反对声,大上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理解成“经济越发达水越黑”。

又比如,有些企业和部门绕不过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就绕过安全生产,绕过工人生命安全,大肆牟取暴利。山西王家岭矿难的发生,祸根就在于有关方面盯着进度“勇争第一”,只顾早投产早见效,违背了科学、安全施工的基本要求,结果引发了灾难。

在经济学中,有个“路径依赖”理论。一旦人们做出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既定路径,惯性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轻易走不出去。如果这既定路径是条好路,则善莫大焉,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如果这既定路径不佳,则可能沿着原来的错误方向往下滑,结果越陷越深,最后被“锁定”在某种负面状态难以自拔。

种种“绕不过去”的现象,表面上看,是一些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悖论情境,但如果深入探究一番,其实内有乾坤。“绕”的背后,隐藏着利益的博弈,价值的权衡。小得与大失之间,反映了浅近的目光,浮躁的心态,凸显了私利的膨胀,权力的张狂。而从根本上说,还是粗放式增长、见物不见人、唯GDP等旧思维在作梗。对这类不良路径,有人却安之若素,“笃行”不已,成为“绕不过去”之类现象屡见不鲜的根源。

看来,要真正消除这些“绕不过去”现象,治本之策,在于以脱胎换骨的决断,全力摆脱那些歧途旧路,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也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

这种“路径切换”刻不容缓,而当务之急,是紧紧抓住严格问责这个“牛鼻子”。只有当问责也绕不过去的时候,不该绕过去的,才会真的“绕不过去”,可以动脑筋下功夫妥善解决的,也有了现实的动力和保障。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詹 勇   编辑: 霍默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