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聃:谁在遗忘那些“被侮辱与被伤害的人”
2010年05月06日 09:15燕赵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当然,基于媒体的再次报道,罗彩霞案的处理可能会走上正轨。问题是,不是每一个罗彩霞都会被一再关注,拿什么来保证那些“被侮辱和被伤害的人”不被遗忘?回答这个问题,让每一个人都备感艰难。

□王聃

作为时代标志性事件的主角,公众不应该忘记罗彩霞,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某些无力感和意气难平一次次跨越过时间的丈量,我们确实又沉默在了并不应该沉默的时刻。

感谢罗彩霞,感谢她又一次勇敢说出自己的“被侮辱与被伤害”:因被同班同学顶替上大学而广受关注的湖南邵东女孩罗彩霞正处在新的无奈中。5月4日,罗彩霞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她起诉王佳俊、邵东一中等8被告的案子立案已近一年,开庭时间仍遥遥无期,法院没有给出任何解释。(5月5日《中国青年报》)

从当初冲破重重阻力向媒体爆出自己的遭遇,到近日在博文中心绪沉重写下“那一刻,忽地萌发了撤诉的念头。”触摸罗彩霞的心路历程,我能想象得到她这一次还没有找到终点的维权之行,正在遭遇着怎样的尴尬与失望:案件审理迟迟没有提上日程的轨道,相关调查结果依旧柳暗花不明。罗彩霞的遭遇,曾让许多人感同身受并声援四起,而仅仅在不到一年之后,侮辱依旧在被侮辱,伤害依旧在被伤害。

对于罗彩霞案,谁在选择沉默谁在选择观望?至今,我们尚不清楚,那些阻止案件向“善”的各种力量到底来自何方。但毫无疑问,其中有两个原由是清晰可见的。一是贵州师大历史与政治学院院长唐昆雄,为冒名顶替罗彩霞者代领录取通知书,但贵州省教育厅至今仍未发布对其的相关调查结果,这无疑拖延了案件真相的全部浮出。再就是受理该案件的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罗彩霞起诉、法院立案已近一年,远远超出了《民事诉讼法》中“六个月”期限的规定,而该法院至今没有解释背后的“特殊原因”。

我在想,在这些有意拖延或者忽略现象的背后,是不是有着权衡和舆情的因素?去年罗彩霞事件刚被爆出的时候,基于其公然性和恶劣性,每一个悉之该事件的公众和媒体,都感觉到了被冒名顶替的屈辱,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舆情的合力。也正因为如此,贵州省教育厅才迅速表态彻查当事人,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也迅速受理了罗彩霞案。可当舆情的潮水退去,一群人的呼吁重新缩化为一个人的战斗,这些部门和法院也自然受到各种利益的掣肘,以时间战术来拖延。

从这个角度而言,选择性不再关注罗彩霞事件的每一个“我”,其实都在选择性遗忘了罗彩霞的“被侮辱与被伤害”。当然,这种最深刻的无力感,除了来自时间,也还来自制度的漠然。在罗彩霞事件刚走进公众视野的时候,的确曾引发了教育部门的注意。教育部曾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认真核查疑似冒名顶替的在校生。但遗憾的是,这次清查行动没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也没有促成常态化、制度化预防举措的出台。而当相似的“罗彩霞们”重复出现在公共空间,基于被关注效应的递减性,其被制度和舆论所遗忘,其实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宿命。

罗彩霞还在倾诉,尽管她有些疲惫了,但她依旧站在“我被侮辱被损害所以我表达”的立场。罗彩霞不知道的是,她已经被遗忘。当然,基于媒体的再次报道,罗彩霞案的处理可能会走上正轨。问题是,不是每一个罗彩霞都会被一再关注,拿什么来保证那些“被侮辱和被伤害的人”不被遗忘?回答这个问题,让每一个人都备感艰难。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聃   编辑: 霍默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