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平逼你进影院了吗
2009年09月27日 08:02长江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由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担任总导演的《建国大业》,投资3700万元,在内地上映仅三天半票房收入就突破1亿元,有人估计它的票房最终将突破4.5亿元。于是许多人对该片的高票价颇为不满,有网站发起“民意调查”,结果是参与投票者超过90%的人要求该片“给全国人民免费放映”。上海北京先后有媒体发表评论呼应这一“民意”,要求韩三平“免费让观众们接受一次爱国主义的美学洗礼”,理由是“演员们都对您免费了,您还有不对观众免费的理由吗?”我觉得这样“逼宫”并无道理,愿意免费为韩三平鸣不平。

先声明,我不是韩的粉丝,对《建国大业》这电影本身也没兴趣。别说票价降到10元一张,就是白送票给我,那也还要看我在那段空闲里有无更好的选择。这片名我听着就不顺耳。今年初主管部门有一个指导性意见,建议不要用“前苏联”、“建国”这样的词语了。说得对:“苏联”就是“苏联”,现在并没有什么“后苏联”。就像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清的“清”就是“清”,不要说什么“前清”了,还没有“后清”呢!“中国”也不是1949年才“建”的,不说中国历史有三千年、五千年,至少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就是一个民族国家了吧,香港到1997年才“回归”那是以承认中英租借条约有效为前提的;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包括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是继承自参与1945年联合国创建时的中国政府,法统不可割断。有学者建议用“建政”一词(即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还没有被采纳;所以现在60周年大庆,标准说法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简称“新中国成立”,而不用“建国”这种似是而非、不合国际法理的提法。

我不是“追星族”,影片内容对我更毫无吸引力。我就弄不明白,60周年大庆可以拍的重大题材多了,为什么偏要炒冷饭,讲1949年及之前内战期间的事,而不拍1949年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的动人故事?“三大战役”等拍了多少遍,又用50集《解放》电视剧来“献礼”,难道国人就只喜欢看“兄弟阋于墙”的战争剧?我知道,拍1949年之后的重大题材,往往有投鼠忌器的拘束感,比如拍邓小平赞赏的表现群众首创精神的农村联产承包制兴起的故事,就免不了说人民公社制度的不得人心;但是总有可以拍的题材,比如就领袖题材来说,毛泽东与尼克松推动的中美关系解冻,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等等。

说回本文的主题。据说,“媒体人士普遍认为,《建国大业》大获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超常规模的明星阵容,172位一线华人明星华丽登场,从而制造了‘史上最牛献礼大片’的噱头;二是在影片中全面导入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技法,从而开启了中国爱国主义影片的新时代。”请扪心自问,买高价票去看《建国大业》的人,是冲着“红星闪闪”去的,还是为受爱国主义教育去的?人家一没有强买强卖逼你掏钱进影院,二没有挂羊头卖狗肉搞欺骗宣传,不信你“数星星”看是不是有那么多嘛!至于说到“爱国主义”的包装,用这种红色主调做包装的影视作品成千上万,有不少票房惨淡也没有见你掏腰包帮忙填窟窿,所以说人家走商业片的路子也是有风险的,你不能看到人家赚了就眼红。至于说到大明星们的“零片酬”,那绝对不是看“爱国”的面子而做的无私奉献。人家是冲着“中影集团”而去,是给业界老大韩三平捧场。大明星都是“人精”,谁不会算得失账?他不会,他的经纪人必定会。“周星星”就不是对什么人都肯给面子的。不信换一家电影集团试试,就是打出一千面“爱国”的义旗,人家也不见得买账。现在逼人家免费义演,比“逼捐”还不如:“逼捐”是要捐给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灾民,不给白看电影难道你就不“爱国”了吗?

我老家江汉平原湖区有个老段子说:某人嘲笑谁谁谁好赌,他们在船头打了一夜的牌;人问你在哪里、怎么知道?答曰我站在水里看。这笑话笑的是有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忘记自己做了什么。这些买高价票看该片却批评韩三平“大赚爱国钱”、“疯狂吸金”的人,也不知自省,你说是谁成就了韩三平的业绩?

中国   爱国   建国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鄢烈山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