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房价下调可能性不大”说给谁听
2010年05月06日 09:44齐鲁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社科院预测全国房价下调的可能性不大,表面上是预测房价变化,实际上是预测宏观调控的决心还不够大,现有的调控手段看似异常严厉,却仍然没有解决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

5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房地产蓝皮书(2010)》,称房地产调控措施未及时到位,调控手段未能切中要害。并且预测2010年全国商品房价格下调的可能性不大,唯有房价增速将趋缓。(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

期待房价回落,不但是广大公众的真实心愿,也是这一轮重拳调控的目的所在,甚至不少开发商也忧房价太高。因为目前的房价水平远远超过了公众的承受力,买房变成了少数炒家和有钱人的游戏,而且房价也超越了政府预期,因此这一轮宏观调控的严厉程度史无前例。

社科院对今年房价的预测,显然与公众、决策层的期待不一样,令人费解。据报道,社科院预测2010年房价下调可能性不大的理由是,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依然是偏紧的,这个因素将推动价格的上行。我以为,这个理由看似合理,其实也不合理。供需关系的确决定着房价,但供需关系却是政策可调控的。

社科院也注意到了宏观调控,特别指出:在经济形势和政策预期下,与2009年23.6%的快速增长相比,今年的房价将在盘整当中增速趋缓,各个月的房价同比增幅呈现一个由高到低的趋势,尤其是都市密集区和中心城市的房价增长还是比较快的。显然,社科院一方面预测宏观调控有一定效果——房价增速趋缓,但另一方面预测总趋势是房价下调可能性不大。

在我看来,与其说社科院是在预测房价,不如说是预测宏观调控的成效。原因很简单,中国楼市的市场机制目前还不健全,准确地说是政策市,房价无论是高还是低,受政策影响较大;土地由政府垄断供应,税收、信贷、销售等房地产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被政府监管。也就是说,实际上房价跳不出政府的手心。

多年来房价之所以狂奔不休,违背经济常规而让许多经济学家解读不透,主要原因就在于各级政府与房价之间存在微妙的关系:房地产在宏观经济层面扮演着支柱产业的角色;为地方政府创造着税收和GDP。次要原因是政府对高房价认识不清,继而用药不准。用社科院的话说,房地产调控措施未及时到位,调控手段未能切中要害。

我以为,社科院预测全国房价下调的可能性不大,表面上是预测房价变化,实际上是预测宏观调控的决心还不够大,现有的调控手段看似异常严厉,却仍然没有解决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社科院这样的预测,表面上把原因归结于“供需关系依然是偏紧的”,实际上是预测宏观调控在供需两端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期待有关方面能读懂社科院的预测结果,加大供需两端的调控力度,尤其是要解决楼市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冯海宁   编辑: 霍默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