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不仅要尽快抓起来,还要持之以恒,不能变成一阵风,更不能流于形式。在为孩子构筑安全屏障的同时,也要注意外松内紧,不能草木皆兵,应该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校园是快乐、安全的,不应生活在恐惧中
福建南平、广东雷州、江苏泰兴,近期接连发生在小学、幼儿园的恶性案件,让校园安全变得令人揪心。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作出指示;3日召开的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周永康要求,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立即行动起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新华社5月3日报道)
对此,教育部门已经作出紧急部署,各地也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安全巡逻,严格人员管理,钢叉、自卫喷雾器、防割手套等“新式武器”也装备到校园。这些安全措施,无疑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也能让惊魂未定的家长放心不少。
必须指出,最近发生的几起事件,都属于极端偶发事件,防范难度较大。校园周边人员集中,情况复杂;孩子又那么弱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这些加害者大多出于“报复社会”的心理,或者存在某种精神异常,才对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孩子痛施杀手,这样的犯罪行为,防范起来难度的确不小。因此,面对受到伤害的孩子,有时我们会显得很无助,甚至只能祈求:屡受伤害的孩子,请原谅我们。然而不管怎样,除了歉疚,除了知耻,更应该积极行动,尽全力搞好校园安保。
正如周永康在讲话中所说,“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让人牵挂揪心的是孩子安全”。孩子是受保护的对象,校园本应该是最安全、最无忧无虑的乐土。维护校园安全,首先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校园安全不仅要尽快抓起来,还要持之以恒,不能变成一阵风,更不能流于形式。在为孩子构筑安全屏障的同时,也要注意外松内紧,不能草木皆兵,应该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校园是快乐、安全的,不应生活在恐惧中。
另外,校园血案,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的缩影。从源头上舒缓社会张力,消除风险隐患,才是治本之策。当然,不管遭遇什么不公,用伤害孩子来达到报复社会的目的,都是无法容忍的,理应受到严惩。自残、报复社会、精神病人闯祸,在每一起灾难中,受伤的都不止是孩子。只不过当这一切发生在柔弱的孩子身上,更让人痛心,更让人难以接受。
但我们不应止于渲染个案的血腥和犯罪分子的暴虐,更要查找引发血案的管理漏洞,剖析引发偶然事件的社会病灶,还要让受害受惊的人们,感受到来自亲人、社会、政府乃至社会价值体系的温暖和支持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弥合血案造成的精神创伤。
因此,从源头上说,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还要坚持公平正义,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做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畅通表达渠道,从根本上切除血案发生的社会病灶。
在国外,校园血案也时有发生。也许我们无法完全消除极端事件在无法预知的人身上发生,但我们这些成年人,必须用行动让我们的孩子相信,伤害他们的,只是非常极端的个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丁永勋
编辑:
霍默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