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瑶:“归零”轻罪记录,少年浪子方能“金不换”
2010年03月15日 07:59新华每日电讯 】 【打印共有评论0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崔亚东在审议两高报告时说,瓮安“6·28”事件中,政法机关对违法青少年实施违法及轻罪犯罪记录消除工作,激发了100多名违法青少年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9名违法青少年考上大学,走上人生正轨。(见本报昨日4版)这些曾经因为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的青少年们,能够轻松上路,成为“金不换”的回头浪子,这和他们没有被耻辱的十字架压在身上一辈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青少年犯罪问题而言,由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不良的环境、不快的遭遇,都易诱发冲动型犯罪。而背上犯罪记录的青少年们,在未来求学、就业等方面均会遭遇不平等的待遇和异样的眼神,在负面评价压力下,又可能引发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进而再次上演悲剧。

背着“前科”的青少年,很难重新融入社会,因此将其轻罪记录“归零”,关乎他们的利益,也关乎公共利益。

古今中外,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总能让人感慨万千。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被无数人珍藏在心底,原因就在于,在名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里,还有老师能够全身心地去培养那些问题少年,而正是因为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才让少年浪子们及时回头,拥有一片光明的未来。

然而“归零”轻罪记录,固然能使少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追根溯源,如何让这些少年不沦落为“浪子”方为治本之道。在教育未成年人的问题上,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净化需要共同努力。就家庭而言,大到分布在全国农村约5800万的留守儿童,陷于网瘾不能自拔的城市少年;小到一直被北京民众关注,被父亲用铁链锁住的“金蛋儿”,这些孩子们的教育缺失都可能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不良的影响。

“归零”青少年的轻罪记录只是最后一道防线,关键是要在源头的关爱教育上做文章,惟有如此,“金不换”的少年浪子才不会只是个传说。

孩子犯罪的背后,往往都能找到成人社会的错。让未成年人的不光彩纪录“归零”,其实也是成年人在弥补自己的过错。刘晶瑶(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