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撤销驻京办与转变政府职能
2010年01月25日 08:13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社论

备受关注的各地驻京办整顿有了一个明确的方案。据《瞭望》报道,有关部门已出台文件,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的管理,在未来的6个月内,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完毕。

这是一个注定会引起强烈反响的消息。毕竟,数千家驻京办关系到的人数庞大,牵涉的利益主体众多。尽管整顿与规范各地驻京办的声音已响了数年,但一旦真下决心撤销绝大多数的驻京办,还是会令利益相关者受到触动,也很有可能引发不同意见。

驻京办是一个特殊的、浓缩了社会生态的政治平台。前两年,一部名为《驻京办主任》的长篇小说畅销一时。撇开写作方面的其他因素,小说作者在选题上的确把握住了社会心理。驻京办这个平台,几乎成为跑项目、拉关系、建楼堂管所、服务地方领导甚至其亲属的代名词,名声实在不佳。

在很多人的眼里,工作于驻京办,就意味着吃吃喝喝、跑跑关系、积累人脉。在台面上,驻京办是地方政务与中央政务的平台,但私底下,驻京办又常常玩潜规则,“跑部钱进”,因为属于三不管的地带,腐败现象实不鲜见。

正因此,中央纪检部门曾多次提到驻京办的腐败问题,要求认真开展专项清理,切实加强监管。由此,不少驻京办神秘而混乱的行事方法,更曝于社会公众面前。不过,驻京办究竟该怎么管理、怎么规范,这几年里并没有明确意见。这一次,有关方面决定撤销数千家驻京办,算是一个清晰的答案了。

根据这个决定,此次撤销范围涉及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各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单位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县、县级市、旗、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而省一级、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等的驻京办,得到了保留。

应该说,有关方面决定撤销多数驻京办,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也是一个必要的举措。任由各类驻京办的膨胀,总体上弊远远大于利,并将腐蚀社会生态、败坏社会风气。

不过,欢迎这样的整顿,不等于相信撤销数千家驻京办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按照现实的逻辑,不出意料的话,部分被撤销的驻京办,或会改头换面,以隐性方式存在。原因在于,驻京办得以存在的土壤还在,地方官员的目标与期盼没变——这些因素,决定了驻京办的牌子被摘下了,或会以其他形式卷土重来。

尽管有关方面也可以警告,被撤销的驻京办不得改头换面,地方上也不得为违规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审批编制、核拨经费,但说实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驻京办真要隐身存在的话,要想查堵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毕竟,驻京办是从地方政府衍生出来的,是体制与系统内的产物,而不是处于政府对立面的边缘机构。如果驻京办隐身低调行事,那么难有大的动力去阻止。

显然,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消除驻京办“身子底下”的土壤。驻京办固然会经常接待来自本地的领导干部,甚至为在京的官员家属“送寒问暖”(正因此,有人戏称,地方驻京办是地方领导的驻京办),但是驻京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主要是与相关部委建立联系,跑项目审批,寻求专项专门经费及某些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等等。一句话,驻京办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效力,很重要的使命,就是从北京“跑”出资源来。

在一个转型的时代,地方驻京办的存在,无疑有其历史的缘由。从一个计划经济体向市场经济体的过渡过程中,只要“计划”的残留还在,只要政府职能还没有完全理清,只要有关部委及公务人员还有动力从大量的项目审批中获取部门利益和私人利益,则地方驻京办的存在土壤就依然肥沃。

应该承认,目前部委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行政过程中不必审批的项目却被设置为审批项目的例子,还不胜枚举,以及参与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部门过多,等等。正是因为行政体制改革远未到位、财政运行过程还不够透明、部委资源配置权力过大,这导致了许多社会乱象的出现。地方驻京办的种种表现,只不过是诸多乱象中的一种体现。因此,撤销数千家驻京办固然必要,而更重要的却是政府自身的深层次改革。

还应注意到的是,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对经济的直接行政干预有不断强化的倾向,这一点,在中国经济保增长的过程中就有所体现。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方式在某些时候的“回潮”,负面作用将十分明显,也将对中国经济长远未来产生不利影响。趁治理整顿驻京办之机,再一次正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厘清政府职能,意义明显。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