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04月09日 10:56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评中评第398期

世博会马上就要开幕了,但是说实话自己一直没怎么关注这个事情,除了知道了那句知名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之外,我几乎对世博一无所知。就是这句口号,我到现在还有疑问,这个口号到底是一个既成事实的判断(城市,已经让生活更美好了),还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奋斗目标呢?(现在的城市,还不是让生活更美好)

当然,这个仁者见仁。在许多不愁房子、不愁前程的官老爷们眼中,肯定是一个既成的事实。但是在徐勤看来,似乎情况更符合后者

在电梯中,人们总是一进电梯就急按按钮要关门,虽然只要几秒钟时间,电梯门就会自动关上;红绿灯前,总有人“勇敢”地抢红灯,“勇敢”地穿行在车流中;打开电脑,只想更快,于是拼命地敲打键盘;大街上,都是行色匆匆……有人说,今天的人积极向上、争分夺秒,但我却怎么看都是弥漫着一种浓浓的焦虑。

我眼中的城市和徐勤眼中的城市一般无二。你不一定像我一样,每天坐地铁五号线的时候都能遭遇人与人之间的物理挤压,你只要回想一下自己每天不断被闹铃吵醒的美梦,不断被领导电话打断的假期,不断被房贷、信用卡欠款逼着走向不断加班道路的那些经历,你也不会觉得城市的生活在让生活变得美好吧?

当然,有人说我这说的可能是大城市的生活,小城市的情况可能会好一点。也正因为如此,前段时间才会出现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逃离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去

但是对于魏英杰而言,现在小城市也并非是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地方

外出工作不到十年,这座美丽的滨海小城已经变得我都不认识了。走在大街上,昔日感觉还算宽阔的马路,变得拥堵不堪。这座城市原来以自行车、摩托车多而闻名,如今骑摩托车的人开上了小汽车,却还维持着开摩托车横冲直撞的犀利风格。

这次清明回老家,和母亲妹妹一起去县城逛街。魏英杰所看到的情况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四处可见。与五六年前我在那里上学的时候相比,县城确实繁华了很多,许多大商场立起来了,购物的人也摩肩接踵的。但与此同时你会发现,相应的秩序却并没有建立起来多少,还和几年前无异。小商贩的摊位不断的挤占两边的道路;商场和小店里招揽客人的音响一家比一家声音大;十字路口红绿灯对人们而言仿佛成了摆设:机动车一冲而过,行人不管不顾。

这就是我眼中的城市,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我都看不出让生活更美好的现实来。

魏英杰的分析或许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城市会成为这样。他举出了城市化的三种途径:一种是自然演进,一种是通过市场自发的力量促进,还有一种则是依赖政府的力量强势推进。

个人以为,前两种演进方式才是最好的一种,因为只有在这种自发状态的演进过程中,城市的秩序才能伴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认可。当然,并不是说政府的力量是多余的,而是依靠政府的强制力量建立起来的秩序,并不一定能够形成一种健康共识。更何况,在目前我们由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城市化进程中,连依靠强制力量去建立一下秩序的做法都被城市管理者忽视了。我们的地方政府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的只是规模、GDP、政绩——甚至为了这些,还会去破坏秩序。

于是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城市的高楼也越建越高,甚至城市的经济都由于政府的主导,而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城市健康发展所依赖的城市秩序,却并没有因此而建立起来;城市中人与人之间交往和接触的习俗和规则也并没有因此而发展。因此我们也才经常看到那些表面上很光鲜,看起来城市很先进,但是真正在里面生活的时候却发现诸多混乱:人与人之间互相敌视、暴戾气息弥漫、规则被人们毫不眨眼的破坏……

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所带有的焦虑,其实并不仅仅是由于自身状况带来的,很多情况下是对这种规则缺失的焦虑。我不知道这种焦虑是不是一个转型国家的人们必须走过的心路历程,我对这些历史还知之甚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政府力量太过强大的干预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时候,当他们的力量太多的深入到人们的普通生活——而不是安心做好自己的服务职能的时候,这种焦虑就会随之而生。

什么时候,城市生活能够越少的见到政府强制干预的影子,什么时候,地方政府不再强调政绩、GDP、高楼大厦,而是强调城市的秩序建设、强调城市的习俗教育的时候,城市的生活才会真正变得美好。

凤凰网评论编辑:张恒

上期评中评:做人咱们总得讲点人情

政府   城市   秩序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恒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