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三代”读不懂“富二代”
2009年08月19日 11:18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今天“富二代”的评论很多,但要我写还真有些怯。原因很简单,我根本就不了解“富二代”,我之前说过很多次,不了解就很难写,很可能最终只是瞎评论。

其实别说“富二代”,我家简直就是“穷三代”。我老爹60多岁了,还在老家干农活,刚刚打完谷子(这是农村最累的活,只要想起打谷子,再累的活都能干下去);老妈刚刚过来给我带孩子,昨晚我还在跟她说,现在吃饭不是问题了,花钱不要那么节省。至于我奶奶(爷爷去世得早,我都没见过),更是穷了苦了一辈子,我还来不及尽孝就去世;如果要再往上追溯,我祖母是所谓“三年自然灾害”饿死的,岂是一个“穷”字能形容的。至于区区在下,也不过脱贫而已,身边就不认识一个“富二代”,要评论还真是头疼得很。不知道有没有“富二代”看我这篇评论,如有不对,还请多多指正。

今天的评论大部分是批评,以刘洪波的《从富二代看接班人概念卷土重来》为代表(今天的评论频道头条),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培养接班人其实就是“划定权力预备队,点兵点将,挑挑拣拣,那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

其次,培训费谁出?“如果是党费积存,党员是否同意如此使用?如果是财政拨款,那么将纳税人创造的财富如此使用,是否合适?”

还有就是对培训效果的质疑,“‘现代企业管理能力’,恐怕更是民企私务,不劳组织部操心,组织部也没有能力培训得了吧。至于民企接班人‘缺少党性教育’,这又不知从何谈起,如果他是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自当加强党性教育,如果不是,党又何须将党性授之于他?”

批评言论虽多,但大体不出刘洪波所言的这三点。这些话堂堂正正,不好回应,如我在之前的评中评所说,这篇评论的思路是从应该怎么样(应然)出发,讲的是信念伦理。

就在刘洪波评论的后面,我精编了一条鲁宁的《党校培训富二代是两种叙事的必然交集》,鲁宁的评论,更多地从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出发,我个人会更爱读一些。鲁宁的评论从“历史经线”和“历史纬线”出发,其实就是站在培训与被培训两个主要角色的角度分析问题:民企交接班与执政党建设。

鲁宁谈到,民企交接班,也就是说如何实现子承父业,普遍做法是送子女去国外求学,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但如我们所知,那么多外企到了中国都水土不服,光学外国是不够的,因此,“浙江省内的三级党校均因地制宜,对本地区民企拟接班少帅展开过形式多样的‘淬火’式培训,只是十六大召开之前的‘国情时政’不宜对这类安排作过度张扬。”

要说这种培训没用未免太幼稚了?正如我一位朋友在博客所说:“机构的功能紊乱并不否定具体参与者的精明。熟悉中国情境的朋友,很容易的就可以联想出,在这个闹剧中,各种参与者形成的一个复杂的利益勾兑机制。官员有了政绩,学员有了人脉,教员有了社会资本,大家都在做着形式隐蔽的买卖,付出一些成本,收获一些利益。”

而从鲁宁所谓“历史纬线”的角度出发,“自从执政党在2001年通过‘七一讲话’提出‘三个代表’,再到十六届三中全会系统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论,十七届四中全会专注执政能力提升,其间,包括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私企党建、上海商务楼宇党支部建设经验全国推广,以及于今针对民企少帅的‘淬火’式培训,都系‘一串事件’的有机组合,换言之,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是断不能就事论事,做情绪化解读的”

看完这两篇评论,对所谓“富二代集体培训”心里应该大致有个谱了吧?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在“现代”外衣之下有多么落伍,另外一方面我们不要简单地斥之为愚蠢,别人这样做是很有合理性的。

作为“穷三代”要了解“富二代”是很难的,您看,我这篇东西写得多么枯燥,几乎全是复述。相信我,如果我参加过这种培训班,一定会写得有趣得多。

“富二代”政府正在跟他们开小灶,“穷三代”呢?看今天我们做的专题吧:农村小学生那条越走越远的上学路

凤凰网评论编辑:彭远文

上期评中评:有多少农村的孩子这样上学?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彭远文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