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静是不是间谍?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尝试分析分析。到目前为止,在我看来,这事情解铃还须系铃人,也就是说,阿忆仍然是最重要的消息来源。
从评论看,这些天阿忆挨了不少骂。比如司欣、彭爱珍、然玉、张若渔几位时评作者都是批评阿忆道歉不真诚,炒作自己。摘抄如下:
司欣:阿忆的道歉缺乏起码的真诚和庄重,充满了轻佻口气,无端将同行卷入政治的是非纷争,居然轻描淡写为“瞎扯的闲话”,还以“其实俺是喜欢方静妹妹的”来淡化传言对当事人的伤害性。
彭爱珍:阿忆爆料以后,居然又在博文上称要对方静说一声“对不起”。人们常说,走错了路可以返回重走,可是说错了话却无法挽回。阿忆所说的话,绝非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就能挽回!
张若渔:对于“受害者”方静,他除了说了一大堆无关痛痒的甜言蜜语,“道歉”的意味薄如纸片,简直可以说是“我伤害了你,还一笑而过。”瞻前而顾后,阿忆的言行,委实令人齿冷。
然玉:阿忆不愧是专家学者,其新闻传播学功力可见一斑,在造势炒作方面的造诣更是登峰造极。实乃我等后辈所不能望其项背的。北大的副教授比起一般人的炒作果然高明许多倍,小小的投资——只是一篇袖珍的博文,爆料看似只在无意调侃之间。巨大的影响——现在恐怕上网的人没有不认识阿忆的吧!
这些评论,我看都有天真之嫌。直接了当表明我的态度吧。目前完全没有办法证明方静就是“受害者”,怎么能说阿忆为了炒作呢?阿忆当然有不妥之处,当恐怕不是炒作而是其他。请注意阿忆的博客内容,正如杨耕身所说:
事件的始作俑者阿忆在博文中虽然道了歉,称自己只说到泄密,根本没说过方静本人是“间谍”。但谁都知道,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的间谍,而泄密泄得多了,也就成了间谍。这与其说是道歉,恐怕也是一种固执己见。且记者也注意到,直到6月13日晚,阿忆依然没有删除9日所写的博文,“那端庄大气的方静妹妹,为便于谋取军事情报外泄,申请去主持《防务新观察》,终于5月12日夜晚被捕。”这些文字依旧赫然在目。阿忆显然无意于收回这些话。
杨耕身文章中还提到张召忠的博客:
这位军事问题专家在他人民网博客中这样写道:“我给方静发信息,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她给我回了信息,说现在很好,她也正生气呢,显然她没有被捕。至于她个人究竟有什么问题我确实不知道,起码她现在是自由的。”至少从字面可知,“没有被捕”并不表明没有被被捕过,“起码现在是自由的”不表明未曾失去过自由。以此来作为澄清,显然并不足够。
很多人之所以倾向于认为方静是无辜的,是基于昨晚方静重返央视荧屏,咱们还是来看阿忆的博客是怎么说的:
这两天,媒介友人打不通电话,便纷纷来短信,劝俺说说话吧,否则方静就赢了,俺均无回答,在这里俺说一句,方静赢了有什么不好呢?6月14日22点15分,她已重返央视荧屏,担当新闻频道《世界周刊》主播,请看朝鲜核试验这个片段。方静赢了,祝一路平安,祈福,特此。
说明什么呢?“方静赢了”是什么意思?显然不等于方静是无辜的,相反,正说明方静不是无辜的,否则怎么会用“赢了”这个词呢。综合阿忆在方静事件中的所有言论,他从来不曾说过自己的言论失实,只不过无意于把此事闹大而已。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
再回顾一下前天阿忆给南方都市报的邮件回复:
俺的博客,当然是俺写的,但其他不便透露,也不该由俺来透露,等政府、法院、央视的通稿消息吧。阿忆
这句话再对不过了。阿忆的错,就在于这种事情“不该由俺来透露”,而这件事堂堂正正的解决之道,就是“等政府、法院、央视的通稿消息”。
方静是不是间谍?老实说还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权威部门不说话?让方静重返荧屏能说明什么呢?不如明确地告诉我们:方静不是间谍。否则我难免还是会有很多想法,当然,这里我不能说......
最后推荐一篇杨恒均的博客:一位真正的记者,就是一名好的“间谍”。杨恒均情报部门出身,这篇文章不仅能满足大家的猎奇心,更重要的是还告诉我们间谍工作实在很无聊,如果真对揭秘感兴趣,不如去做记者: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记者和间谍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以挖掘事实、揭露真相为己任。只不过,记者把得到的事实真相公布于众,造福于民,很多时候他们暴露出的真相成为约束和打击统治者的利器。而间谍和特务们则把获得的真相独家奉送给自己的主子——统治者阅读,很多统治者则使用这些“事实真相”压制民众,维护自己的利益……
凤凰网评论频道编辑:彭远文
版权声明:凤凰网原创评论,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上期评中评:打破福利特权 要快还是要缓?
作者:
彭远文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