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远文写过一篇评中评,《总有一款“身份双轨制”适合你》,里面提到了退休金的差距:2007年上海某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企业高工,月退休金2006元,某民主党派机关一个普通司机退休金为2550元。华南某市部分企业副高职称的退休专家养老金约为930元,仅仅相当于当地机关事业单位清洁工工资的一半。
昨天,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大家都说企业的待遇水平低,企业的退休待遇水平确实跟事业单位没法比。”
或许在胡部长看来,这是一副理所当然,很正常不过的现象。可是,在这里我就是要问一句:凭什么?凭什么企业的退休待遇水平就理所当然的很低?凭什么企业的退休金水平比不上事业单位的水平就是应该的?
当然,差距并不只是表现在退休金上,还存在于其他各个方面,比如医疗领域。不过有点令人尴尬的是,引起我们对医疗领域的不平等现象关注的,不是因为不平等本身,而是因为打破这种不平等的努力——北京市平谷区作为北京市试点,自5月起终结公费医疗体系,2万多名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在这里,我再次疑问一下,如果这个试点没有推行的话,我们还会这么关注吗?(之前出现的“神木医疗改革”争议也是如此)
毕诗成显然并不满足,他还是觉得这样的改革有点拖泥带水,本来早就应该推行的。但是我们也能体会到改革的难处,社保体系正是由这些公务员建立起来的,要求他们改革自己建立起来的社保体系,减少甚至消除自己的福利特权,无异于让他们革自己的命,当然会出现拖泥带水甚至是阳奉阴违的状况出现。
也正是因此,虽然平谷医疗改革中的“三基金一账户”政策,比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的“两基金一账户”多出了一项“补充保险基金”的特权待遇,但是鲁宁仍旧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改革途径,是一种缓和的改革策略。
既得利益集团一旦形成,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革,难度确实很大。但是目前就连既得利益集团都开始自动逐渐削减自己的福利特权,这也显示了目前中国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局面了。按照这个逻辑来判断,早改比晚改好,该快又比改慢好。
毕舸的观点似乎可以缓解这种要快还是要缓的矛盾——不只是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福利特权的减法,更要做企业员工、基层百姓社会保障的加法,提升政府财政在普通民众身上的社保投入,让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福利与普通民众的社保逐步持平,最终让“双轨制”并成“单轨”。
当然,这就需要国家财政继续加大在社保领域的投入。虽然目前中国的财政每年都有高达万亿计的收入,税收一直都是超常规的增长,但是到底能在社保领域增加多少指出,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许小年教授说,因为不断加大的投资刺激,进一步加大了中国经济失衡的局面——如此一来,那倒不如减少对投资领域的财政支持,转移到社保领域上来。
凤凰网评论频道编辑:张恒
版权声明:凤凰网原创评论,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上期评中评:关于许宗衡为何没有好评论
作者:
张恒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