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央视主持人方静身陷“间谍门”一事,终于告一段落。6月13日,方静做客新浪,对此事进行了详细解释,称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部门找自己了解任何情况”;而“报料者”阿忆也在同日发博文致歉;此前一天,《防务新观察》节目嘉宾张召忠也发博文就方静一事作出澄清。(《新京报》6月14日)
方静“间谍门”事件之所以能说“终于告一段落”,关键性的因素在于事件的始作俑者阿忆写博致歉,公开表示“对不住”方静。这几乎表明,阿忆此前的博文多少有些胡说八道、不足为信,从而也就一举扫除了“方静疑是间谍”所有舆情基础。
阿忆其人,无疑在此事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甚至可鄙的角色。正是他当初的信口胡言,掀起了公共事端;此后的“致歉”一文亦没有展现足够的诚意,字里行间似巧言辩驳,是公众误读了他的说辞,并不是他的本意。而对于“受害者”方静,他除了说了一大堆无关痛痒的甜言蜜语,“道歉”的意味薄如纸片,简直可以说是“我伤害了你,还一笑而过。”瞻前而顾后,阿亿的言行,委实令人齿冷。
检视事件演变的前前后后,阿亿作为“谣言”源头的责任固然难辞,但网民以及大众媒体也应反省,为什么被牵着鼻子走,以至于不自觉地充当了以讹传讹的角色?
众所周知,当阿亿写博透露,方静“为便于谋取军事情报外泄,申请去主持《防务新观察》,终于在5月12日夜晚被捕”的消息出笼之后,当事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作出回应,声称“没有任何部门找自己了解任何情况”,即使其说辞一时间难辩真假,至少表明她仍然是自由的,“被捕”之说早已不攻自破。但舆论却依然跟进,期间更有媒体援引某权威人士的话说,方静案“正处于调查中,目前还没有结论”。
坦率地说,在此事中,网络社区氤氲着一股浩荡而诡异的狂欢情绪。在电视剧《潜伏》所掀起的“谍战热潮”中,方静“间谍门”发生的正是时候,无论其真假与否,都给了网民一个宣泄“阴谋论”的机遇。这种网络症候,倾向于放弃并拒绝理性探询事实真相,罔顾当事人的感受,直奔“信息狂欢”而去,并在集体性的狂欢中自我欣赏、自我满足。
大众媒体对信息源真假不辨,加剧了网络社区的狂欢情绪。时至今日,还没有看到一家媒体去报道和求证,如果方静是“间谍”,那么她到底泄漏了什么军事机密?也没有看到一家媒体凭着常识去怀疑,如果方静是“间谍”,为什么她可以来去自由?没有基于新闻专业的求证和怀疑,就没有舆论的平衡和纠错,就没有真相的水落石出。
很多论者埋怨央视以及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出面澄清事实,却不问网民、媒体以及自身对事件的独立判断能力。很多事情,其实不必请“权威部门”出面解释什么,有时候,只要稍微尊重常识,方静“间谍门”也就不会出现了。
作者:
张若渔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