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媒体与政府的新闻战还挺热闹。这边刚刚刊登一篇新闻,那边政府就出来澄清,指出报道不属实。我们先看看这些被否认的新闻:
“假”新闻在北京,媒体报道北京今年拟开征机动车排污费,结果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消息为空穴来风,机动车征收排污费仅是北京将深入研究的一项政策,今年并没有征收的安排。
“假”新闻在重庆,先是有媒体报道,重庆市购房退税政策被国务院紧急叫停。重庆紧接着辟谣说该政策并未被叫停,并且会继续按照既定程序执行。
“假”新闻在上海,有媒体报道,春节前上海已陆续有公务员拿到十万左右的住房补贴。当新京报记者电话求证的时候,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否认了此事,她强调称,“目前并没有新的房改精神,我们作为主管部门也没有看到任何相关文件,不可能有人已经拿到新一轮住房补贴”。
当我把这三条新闻罗列在一起之后,我才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为何三条新闻都是发生在我们的直辖市?可能是香港电视剧所说的“纯属巧合”吧。你看完我罗列的三条新闻后,可能也会有疑问:为何所有的“假”都加上了引号?——那是因为我不知道到底这些新闻到底有多假?是完全凭借记者想像力杜撰出来的?还是新闻的主角们事后否认?
不止我有这样的感觉,对于直辖市重庆的新闻,殷国安也是越听越糊涂:报道是不是假新闻?重庆的说法是“不太准确”,那是不是可以认为基本事实是准确的,细节方面有偏差;国务院到底有没有叫停?重庆的说法是没有接到这方面的要求,并躲躲闪闪的说要进京汇报,要择机“对此事来龙去脉一一说明”。这样含含糊糊,遮遮掩掩的回应,当然让人越听越糊涂。
对于直辖市北京的新闻,李辉则感觉环保局的辟谣更像是一场民意试探或“缓兵之计”。“机动车征收排污费仅是北京将深入研究的一项政策,今年并没有征收的安排。”——这就没有把门堵死,研究过后的结果可能是今年不安排,没准明年就安排了。
不过无论是不是试探,但是这些政府部门毫无疑问都清楚的认识到了民意所向。这几天的许多时评家都加入了对这三件事情的评论中,为何如此?原因不外乎这些所谓的假新闻,都是关乎到百姓的民生福祉和社会公平。
比如,当我们这边刚刚看到新闻说家境贫寒的小女孩,为了救罹患肝癌的父亲而自杀,就是为了把自己的肝脏移植给父亲;那边又看到上海市公务员将领到最低十万元左右的住房补贴新闻,会不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何当许多人治病都没钱的时候,保障公务员的待遇却总是“不差钱”?
而当大多数民众都反映买不起房子的时候,重庆市将调解收入状况,以求社会公平的个人所得税,当作提振房地产市场的工具,怎么能不让人感觉这是在以损害全局换取局部繁荣?
无论新闻是不是假的,时评作者和普通百姓的担忧却是真实的。有关部门澄清不实报道当然重要——这关系到政府的声誉和政策制定——但是更重要的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如何让民众看到类似新闻的时候,不再心生担忧?
凤凰网评论编辑:张恒
上期评中评:一样扔鞋 两种表述
版权声明:凤凰网原创评论,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作者:
张恒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