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评中评想换一种写法,俺把这两次扔鞋的事实和评论整理了一下,放一起让诸位自己对比。至于将作何解读,想来是见仁见智,欢迎留言说出您的感想。
一、事实
1、扔鞋者
伊拉克:扎伊迪,记者。扔第一只鞋时说:“这是告别之吻,狗!”扔第二只鞋时说:“这是寡妇、孤儿及伊拉克的死难者送的!”
英国剑桥:名字目前不清楚,距在场华人学生说是一名剑桥的在读博士,抗议言论不明。
2、领导人
布什:“我能告诉大家的是,这只鞋子是10码”,接着,他在扎伊迪还在大喊大叫时说:这是民主的标志,通过这么做来吸引注意力,这是一个人在自由社会所能做的。
温家宝:“老师们,同学们,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
3、外交反应
美国白宫发言人达娜·佩里诺说,伊拉克是一个自主的民主国家,如何处理此事属伊拉克政府职权范围之内的事务。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中方已对这一事件的发生表示强烈不满,英方向中方深表歉意,并表示将依法对此人进行处理。事实证明,肇事者这种卑劣的行径是不得人心的,也阻挡不了中英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潮流。
二、评论
伊拉克
1、针对扎伊迪
闾丘露薇:向布什扔鞋与记者伦理学——如果记者要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可以说防不胜防。不过一个真正的记者,应该是明白,工作就是做一个记者应该做的事情。而社会,应该是鼓励记者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扔鞋子的记者,在我眼中,绝对不是一个英雄,喊口号的记者,也不配记者这个称号。
鄢烈山:且慢为“掷鞋”记者叫好——如果我们今天只顾借题痛快地发泄对小布什或美国的不满,而“忘记”了扎伊迪这种暴力行为的不可取,把他打扮成“英雄”,我们的年轻人会不会学他的样,也用暴力来发泄不满呢?
刘灏:给扔鞋记者的应该是和平奖还是解聘书——加拿大《环球邮报》16日社论称,扎伊迪的行为“玷污了自己的职业,他的老板应该解雇他”。埃及《中东时报》18日社论甚至呼吁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扔鞋记者,因为“向布什这样的政治家扔鞋应该作为政治抗议的非暴力形式”。
2、针对布什
侯金亮:一双10号鞋定格了布什的政治生命——扎伊迪这双鞋子其实是一种声音,是伊拉克人民的声音,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的声音,某种意义上也是美国人民的声音。用一位美国人的话说,这是一双迟来的鞋子。这双鞋子足以给布什的政治生命“盖棺定论”。
袁晓明:布什才是“鞋子事件”的胜者——不管对伊拉克战争由来有什么样的看法,无论对布什有多大的仇恨,有一个事实不容否认,今天的伊拉克与萨达姆专制下的伊拉克有本质的不同。多次在伊拉克的调查都显示,多数伊拉克人同意,比较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今天的伊拉克是一个更好的伊拉克。
星岛日报:一双鞋总结布什伊拉克功过——这个掷鞋行动虽然要羞辱布什,讽刺的是也反映了布什的"功绩"。要是布什没有推翻萨达姆,有记者敢用这样的方式羞辱贵宾吗?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衡量布什政府功过,不但看民主自由,还要看自己的生命、财产保障,和日常生活的方便。札伊迪在掷出第二只鞋时,用阿拉伯语叫道这鞋是来自在伊拉克被杀的人和孤儿寡妇,反映了普罗百姓的不满。
3、针对宏观层面
联合报:从萨达姆转向布什的鞋子——布什应该很感慨:2003年美军攻入巴格达时,伊拉克人民是拿鞋子丢萨达姆铜像,再把它整个拉倒。可是当愈来愈多证据显示,伊拉克战争其实是刻意炮制,甚至是一场没有必要的战争后,鞋子转向砸布什。而丢鞋子的记者一下子成为中东英雄,更让布什情何以堪。因为它所唤起的是整个中东的反美情绪。
陶短房:鞋和扔鞋者都不重要——对于美国政府和各智库而言,谁扔了鞋、扔鞋的人究竟有怎样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在伊拉克付出这样惨重的代价,换回的居然是这样的回报,个中原委,着实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
英国剑桥
1、针对扔鞋者
徐迅雷:伪爱国者——英国著名思想家塞缪尔,有一句批评“伪爱国”的非凡的名言:“爱国是流氓的最后避难所。”不知道那位扔鞋的剑桥听众,是不是受过自己国家思想先辈这一名言的洗礼——该是没有的罢,否则会有那被世人耻笑的扔鞋行动乎?
边民:扔鞋者衰,礼遇者强——英国“绅士风度”曾经令世人心仪,说是英伦一张名片不算为过。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在剑桥演讲时,有英人扔出一只破旧鞋子袭之,相当的不礼貌不绅士。在场英人以“真丢脸”评价之,剑桥校方公开谴责之,鞋袭者很好的诠释了中国成语“自取其辱”。
2、针对温家宝
边民:扔鞋者衰,礼遇者强——温总理的反应我觉得很得体,借用徐志摩《再别康桥》(“康桥”即剑桥的旧时中译名称)不朽诗句形容颇传神:轻轻的我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知道,温总理访英之后,中国采购团将带着大把大把的银子很快出现在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不是去拯救资本主义,而是——英国赠我破烂鞋,我报英国好风度。
李琼:面对掷鞋干扰大国以从容心态赢得尊重——温家宝总理从容的神态和坚定的语气赢得了全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也由此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尊重。
3、针对宏观层面
晓宇:请用真诚的交流来解读崛起的中国——今天的中国,开放兼容,坚定地融入世界,“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尽管如此,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仍然是人类的偏见。温家宝此行,付出了足够的真诚与耐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也请用对等的真诚来解读崛起的中国。
杨皮平:这次应对“骚扰”事件有点新意——一、央视没有掐断温家宝演讲的现场直播信号;二、官方人民网、新华社等媒体迅速刊发了温总理演讲遭遇“骚扰”的报道;三、央视2月3日的《新闻联播》播放了扔鞋子的“骚扰”电视片断。这种媒体报道取态的“微妙”变化,显示国人对此类“骚扰”事件的成熟心态,反映了国人的自信和从容。如果面对国内某些重大负面信息的时候,有关方面也能表现得出这样的从容和自信,就更令人欣喜了。
希望大家不会觉得这期评中评是偷懒,谢谢。
最后做个调查:
凤凰网评论编辑:彭远文
上期评中评:没有姓毕的姥爷的农民工
版权声明:凤凰网原创评论,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作者:
彭远文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