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陶短房专栏:鞋和扔鞋者都不重要
2008年12月18日 07:36南方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天下论坛之陶短房专栏

12月15日,巴格达,即将卸任的布什蹿高伏低,异常矫健地避开迎面飞至的两只皮鞋,却无法避开随即如潮涌来的掀天口水。

尽管布什仍在大谈“今天的巴格达远比开战前更自由、更安全”,仍宣称“我们已取得胜利”,但即使是他本人,也开始吞吞吐吐地承认,当初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个错误”,而他的继任者奥巴马尚未到位,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谈论撤军时间表,打算着手结束这个“错误”。正饱受经济萧条之苦的美国人需要一个比华尔街更大牌、比上街“血拼”更经济的情绪发泄渠道,因为金融危机、战争后遗症或其它理由对美国内政、外交政策不满的各国人更需要一个既解气又轻松的美国靶子,而在巴格达躲皮鞋、即将告别白宫的布什,便恰符合这一切要素:的确,布什躲开了这两只皮鞋,就他的年龄,就皮鞋袭击的突然性而言,这很不容易,但他其实还是被击中了,因为皮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人对布什政策的怨气,和各国对美国的怨气,这两股怨气,才是真正击中布什面门的东西。

正如法国《观点》杂志的一位作者在第一时间所预言的,投出皮鞋的阿尔-巴格达电视台(总部设在开罗)记者阿尔-扎伊迪很快被伊拉克的多个反美政治派别———逊尼派或什叶派的,温和的或极端的,和基地组织有关或无关的———捧为“民族英雄”,成为脍炙人口的传奇,人们挑着皮鞋上街欢呼,仿佛过节一样兴奋。

虽然阿尔-扎伊迪用阿拉伯人最顶级的侮辱方式痛击了布什,甚至为了让皮鞋能击中布什面门,不惜放弃了更有命中把握的其它瞄准部位;虽然通过他的大嗓门,全世界都知道了他对布什的不满,但恐怕没有人能断言,他是个极端分子或恐怖组织的支持者,事实上他本人就曾在采访时被极端组织绑架一周,而若把对布什不满者当作极端分子,那么根据布什的民调支持率,“极端分子”未免也太多了些。

问题是,对于那些五花八门的反美组织和个人而言,谁扔了鞋、扔鞋的人究竟有怎样的政治立场和主张,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向布什扔了鞋,让布什(或者还有美国政府)出了洋相;对于美国政府和各智库而言,谁扔了鞋、扔鞋的人究竟有怎样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在伊拉克付出这样惨重的代价,换回的居然是这样的回报,个中原委,着实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

2003年,美军刚进入巴格达之际,庆幸从此摆脱萨达姆高压统治的巴格达人,曾争先恐后用皮鞋去抽打萨达姆雕像的脸颊,5年之后,皮鞋依旧,脸颊却已是另一副脸颊,这着实让人感慨不已。其实布什在避开皮鞋后所说的一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扔鞋子本身说明伊拉克如今所拥有的自由气氛”,自由当然是可贵的,布什这些年也一直以此为自己辩解,并抵御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与责难,但迎面飞来的皮鞋和这双并未完成使命的皮鞋(及其主人)所受到的如此热烈的追捧和欢呼,却揭示了一个无情的事实:对于一群饱受劫难的人而言,仅有自由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当他们的财产、安全甚至生命都随时随地处于危险境地时,更是如此。(作者系旅加学者)

12月15日,巴格达,即将卸任的布什蹿高伏低,异常矫健地避开迎面飞至的两只皮鞋,却无法避开随即如潮涌来的掀天口水。

尽管布什仍在大谈“今天的巴格达远比开战前更自由、更安全”,仍宣称“我们已取得胜利”,但即使是他本人,也开始吞吞吐吐地承认,当初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个错误”,而他的继任者奥巴马尚未到位,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谈论撤军时间表,打算着手结束这个“错误”。正饱受经济萧条之苦的美国人需要一个比华尔街更大牌、比上街“血拼”更经济的情绪发泄渠道,因为金融危机、战争后遗症或其它理由对美国内政、外交政策不满的各国人更需要一个既解气又轻松的美国靶子,而在巴格达躲皮鞋、即将告别白宫的布什,便恰符合这一切要素:的确,布什躲开了这两只皮鞋,就他的年龄,就皮鞋袭击的突然性而言,这很不容易,但他其实还是被击中了,因为皮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人对布什政策的怨气,和各国对美国的怨气,这两股怨气,才是真正击中布什面门的东西。

正如法国《观点》杂志的一位作者在第一时间所预言的,投出皮鞋的阿尔-巴格达电视台(总部设在开罗)记者阿尔-扎伊迪很快被伊拉克的多个反美政治派别———逊尼派或什叶派的,温和的或极端的,和基地组织有关或无关的———捧为“民族英雄”,成为脍炙人口的传奇,人们挑着皮鞋上街欢呼,仿佛过节一样兴奋。

虽然阿尔-扎伊迪用阿拉伯人最顶级的侮辱方式痛击了布什,甚至为了让皮鞋能击中布什面门,不惜放弃了更有命中把握的其它瞄准部位;虽然通过他的大嗓门,全世界都知道了他对布什的不满,但恐怕没有人能断言,他是个极端分子或恐怖组织的支持者,事实上他本人就曾在采访时被极端组织绑架一周,而若把对布什不满者当作极端分子,那么根据布什的民调支持率,“极端分子”未免也太多了些。

问题是,对于那些五花八门的反美组织和个人而言,谁扔了鞋、扔鞋的人究竟有怎样的政治立场和主张,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向布什扔了鞋,让布什(或者还有美国政府)出了洋相;对于美国政府和各智库而言,谁扔了鞋、扔鞋的人究竟有怎样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在伊拉克付出这样惨重的代价,换回的居然是这样的回报,个中原委,着实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

2003年,美军刚进入巴格达之际,庆幸从此摆脱萨达姆高压统治的巴格达人,曾争先恐后用皮鞋去抽打萨达姆雕像的脸颊,5年之后,皮鞋依旧,脸颊却已是另一副脸颊,这着实让人感慨不已。其实布什在避开皮鞋后所说的一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扔鞋子本身说明伊拉克如今所拥有的自由气氛”,自由当然是可贵的,布什这些年也一直以此为自己辩解,并抵御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与责难,但迎面飞来的皮鞋和这双并未完成使命的皮鞋(及其主人)所受到的如此热烈的追捧和欢呼,却揭示了一个无情的事实:对于一群饱受劫难的人而言,仅有自由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当他们的财产、安全甚至生命都随时随地处于危险境地时,更是如此。(作者系旅加学者)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