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
2009年01月07日 11:16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因为茅于轼,最近关于“18亿亩耕地红线”讨论得挺热烈的,俺一直没吭声,今天表一下态:反对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问题很复杂,讨论的内容也很多,下面一个一个来。

1、如何看待茅于轼的观点?

茅于轼观点中争议比较多的一个是自由贸易能解决粮食危机。我的看法是一般情况下能,极端情况下不能。正如美国侨报评论所说:“粮食与石油同为战略资源,不可随意交易。缺什么买什么的“市场万能”论,对粮食并不适用——几个月前的世界性粮食危机中,多个产粮国不就或限或禁粮食出口吗? ”但是需要注意两点,一、这属于极端情况,不是常态;二、茅于轼的观点是:“在市场经济的自由交易、要素替代的机制下,在国家粮食库存和外汇收入充足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发生所谓的粮食安全问题。”,请注意还有“外汇收入充足”只是三个前提的其中一个,因此,茅于轼没错。

茅于轼的另外一个观点是“18亿耕地红线”长远的后果就是延缓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几亿人口要进城不可能不占用农地。燕赵都市报杨暄引用“权威部门测算,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占地面积130多平方米,而国际上人均才80多平方米”进行反驳,不过不成立,因为压根底没有考虑到还有“几亿人口要进城”,长远看,当然还是要占用农地的。

茅于轼的观点还有一些,不过其他的争议并不大,先说到这里。

2、非要保证“18亿耕地红线”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耕地只是生产要素的其中之一,还得有人愿意干才行。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种粮食不赚钱,农民不愿意种地,保障“18亿耕地红线”又有何用?难道靠把农民捆在土地上?嗯,这是一个办法,不过农民消极怠工怎么办?

好,即使农民愿意干,“18亿耕地红线”又是怎么得出的?

童大焕引用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韩永文2005年的话:“最近几年来中国粮食播种面积连年下降,去年是14.91亿亩。”(《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1月31日)看来还有4亿亩未用来种粮。”因此,郭宇宽问得好:“即使那些把他骂到狗血淋头的人,也说不出来这个“18亿亩”的红线是根据什么订出来的。为什么不是19亿亩,为什么不是17亿亩?”

3、怎样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即使不考虑进口,剩下的不外乎三个方面,一要有储备,二要保障生产总量,三是分配机制合理。

储备不用说了,大家要批判就批判粮仓为何空置,跟茅于轼无关。

保障生产总量,第一是要有土地,但是是不是18亿亩这个数字现在还说不好,理由上面说过了。另外如果有需求,科技管理各方面肯定是还有上升空间的。而且,即使最后能统计出一个总的耕地面积,那也只能是供政策调整的参考数据,而不是不能动的红线。第二是农民愿意生产粮食,这就要求种粮食能赚钱,如果说“粮食与石油同为战略资源”,而市场价格导致农民生产粮食不划算,那么就需要政府补贴,直到补贴到农民愿意生产为止,目前显然远远不够。换言之,粮食安全不能靠农民的牺牲来保障,而是要靠包括城里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话既然说到这里了,不妨再说点诛心的:我看很多支持耕地红线不容突破的人都是基于城里人的利益,屁股决定脑袋,希望放18亿亩耕地在那里,再放几亿农民在那里,万一出现问题,人力土地都在嘛——请注意,土地不能流动,同时必须保证人也不能流动,这样才是保障粮食安全比较完备的条件;反之,人流动了,土地也必须随之而流动。当然,真到了十万火急的时候,恐怕农民也不愿意卖粮食了——哦,没关系,可以强征嘛。

第三是分配机制合理,就是阿马蒂亚.森所说的:“回顾世界上可怕的饥馑史,在任何一个独立、民主、拥有相对的新闻自由的国家里,从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的饥馑”,反面例子我们都知道,就不用说了。

4、限制政府乱征地,是靠坚守18亿耕地红线,还是靠赋权于民?

有人认为“18亿耕地红线”可以限制政府乱征地,真的吗?恐怕正好相反。谁来坚守“18亿耕地红线”?当然是政府,换言之,把土地征用的权力给了政府,郭宇宽说“我不信政府真的在保护耕地”,我也不相信。18亿亩什么样的地?同样是土地,良田和劣田的差别可就大了。各种开发区、工业园、地产项目,占的都是良田,你问当地的干部,那基本农田保护怎么办?他们会告诉你,我们耕地数量没有减少。只要我们坚持用政治挂帅的方式来看待18亿亩红线,我想即使到2050年也是保得住的,不过那时要在地图上找找我们中国的18亿亩耕地,如果不是在山顶上,恐怕就是在甘肃和西藏。

那么,“18亿耕地红线”对政府乱征地有没有作用,我承认,有一点,确实给政府添了不少麻烦,但正如上面所说,基本无济于事。

那么,为什么不把对于土地讨价还价的权力还给农民,这样可以调动更多的人的积极性一起来保护耕地,谁都知道,土地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品,开发商会囤地,政府也会囤地,难道农民就不会囤地么?

余以为说得好:请把耕地支配权交给最有能力保护它的人,“借助土地资源卫星图片,理论上可以监管耕地使用状况,但是总理的注意力在每亩土地上停留一秒,每日工作8小时,要花174年才能扫描完18亿亩耕地。为保护耕地,很难想象总理需要高薪雇请多少高官和助手来专事土地监管。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当然有,那就是0薪酬聘请7亿农民当土地监视员。农民以耕作为专业,以出售农作物为收入来源。耕地在农民眼里,比任何人都看得更重,不亚于共和国总理。”

因此,实际上是有两条道路:一条路是守住耕地红线,同时把农民捆在土地上,以此保障所有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另外一条道路是让农民自由流动,同时把土地真正交给农民,通过自由市场(基于效率考虑)和政府补贴(基于安全考虑)来调节粮食生产。现在的情况是农民已经限制不住了(虽然还有户口等限制),如果还坚持要守“18亿亩耕地红线”,往好的方面想是惯性思维,往坏的方面想,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希望牺牲农民利益。

最后用郭宇宽的一句话结尾吧:“我真期望中国老百姓被一个口号而忽悠的年代早些过去,大家有更强的鉴别能力,懂得从逻辑推理出发分析问题。小心那些穷凶极恶地从农民手里征地的人正是一转脸大谈“18亿亩红线”的人,或者他们有不同的面具却穿着同一条裤子。”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有无必要?
有必要,舍此无法保障粮食安全;
无必要,数据不合理,而且牺牲了农民利益;
说不清。
怎样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守住耕地红线,同时把农民捆在土地上;
把土地转让的权力交给农民,利用市场和补贴调节生产,同时保证外汇和粮食储备;
说不清。
耕地红线能否防止政府乱征地?
可以有效限制地方政府乱征地;
不可以,反而赋予了政府调控土地的合理性,进而为乱征地打开了方便之门;
说不清。

凤凰网评论编辑:彭远文

上期评中评:郭敬明的人生,与我无关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彭远文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