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锁定竖排方向

 

何怀宏:政治指挥道德只会造成伪善

网友评论 ( 0) 2016.06.28 第73期

日前,何怀宏做客北大博雅讲坛第59期,做了题为《伦理学与生活》的讲座。伦理道德与政治是什么关系?如何看待对文革“青春无悔”的态度?知识分子是否该在政治压力下沉默?凤凰评论高见围绕这三个话题专访了何怀宏。

访谈嘉宾: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凤凰评论《高见》栏目访谈员:张弘(凤凰网主笔)

凤凰评论《高见》:在文革中,中国传统伦理被破坏殆尽,这是政治和人伦的冲突,在你看来,政治和人伦的边界在哪里?

何怀宏:伦理道德比政治更永久,道德一定要有它独立于政治的方面,政治人物、乃至政治制度都会变化,但是道德的基本核心要素是不太改变的,比政治更持久地存在和发生作用。所以,道德的根据不能够由政治来解释,文革中,那个时候道德基本上就是忠的道德,忠于一个人,就容易出问题。

为什么在文革之后马上出现了信仰、信念、信任“三信危机”?因为过去政治等同于道德,忠于领袖就等同于道德,一个“忠”字就够了。但是后来文革被认定是一场错误、浩劫,确实有些人正好180度大掉头,走向道德虚无主义了,所以,以政治指挥道德,既伤害政治又伤害道德,最后会造成伪善、无耻。

另外如果说到政治伦理,恰恰是说政治本身应该受道德的约束。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了目标不择手段,比如学生不能把老师打死,不宜让这些孩子在政治上揭发告密父母,甚至扇他们的耳光……总之,政治不能突破这些基本的道德。道德是独立的,虽然我们承认政治对道德起着极大的杠杆作用,良善的政治,能有力地改善社会风俗,推动道德的进步,但一定要警惕政治随意干预道德,代替道德。

凤凰评论《高见》:从文革过来的人,我看到至少有两种态度,有一种是向受害者道歉,有些也得到了原谅,有些人还在说我是毛主席的红卫兵,我青春无悔,你怎么看?

何怀宏:对整个文革和自己生活命运的判断,是可以有所区别的。包括“青春无悔”,那段时期可能的确锻炼了他,使他变得坚强了,但是我们再问他,你愿意经历第二次吗,或者你愿意你的儿女经历这样一次吗,他可能要认真思考了,至少我是不愿意经历第二次,也不愿意我的孩子经历。

要承认,有些事情让我变得更坚定了,我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被压倒,但是也有不少人被压倒了。无悔是个人从事后说的,是说一种对我而言的客观结果。但如果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再发生,那就可以有别的方式去锻炼,那么对文革就还是可以否定。

凤凰评论《高见》:杨绛过世以后,有关钱钟书的争论又出现了,核心是知识人的责任和义务等问题。比如,徐贲和张鸣关于知识分子是否该沉默的争论,你怎么看?

何怀宏:一个一百多岁的老人去世了,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甚至杂音的评价,还是有点遗憾。换一个时候,我可能也会有一些不同意见,学者之间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但中国人说死者为大,这个时候不适合这样说。尤其是对于杨绛,她捐出一千万设立奖学金,还有种种好事和善行,如果还去批评他们没有挺身而出,是要求太高。

在那样的年代里,能够“默存”就不错了,就像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西耶士,人们质问他,你在大革命中做了什么,你反抗过恐怖主义吗?他说我只是活过来了,活过来就不容易。当然如果有反抗,我们可能会更钦佩,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这样。没有反抗也不失为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只能说他没有特别高尚勇敢的气质。高尚并不是一种义务,虽然不高尚也不一定是一种权利。一个社会没有出现这样的人,也是挺悲哀的,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这样做,尤其是不能要求别人都这样做。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责编:熊志 pn024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