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于泽:将“问题学生”赶走了事?
2010年05月07日 07:31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河南孟津县西霞院中学初一女生雷梦佳,因为全班38个同学有26人投票希望家长把她带回家,结果自杀了。(《中国青年报》5月5日)

在学校,雷梦佳处境真的可谓艰难,老师不喜欢她,同学们讨厌她,有位校长叫她“惹事妖精”,甚至父母也视之为麻烦制造者。她惹了什么事?她爱打架,打过高年级的学姐,打过同宿舍的室友,连亲弟弟也说“姐姐总打我”。此外,她喜欢唱“情歌”,时不时发出所谓“标志性的‘恐怖’的笑声”。

但雷梦佳也是有上进心的孩子,连任着班长,学习成绩全班排名第12,而且以“我要当第一”自勉。这样一个人打架,很可能也不是全然“无理取闹”,比如一名女生出去打工被抓回来,自言逃学理由是“雷梦佳总欺负我”,但并不符合事实,于是雷梦佳真的打了她,这导致班主任对其去留进行票决。

同学们不喜欢她,可以被解释成个性冲突与文化冲突。老师希望学生循规蹈矩,欣赏他们的考试成绩胜过他们身体的活力。学生则希望同学老实文静,不扰乱学习环境。现在常有港台和内地年轻人在电视上同台亮相,双方个性与气质差异,明摆在那里。

深层次还有性别歧视问题,男生不喜欢雷梦佳,因为她“打起架来比男生还厉害”。雷梦佳未必打过同班男生,男生不喜欢她,其实是出于文化上的厌恶。

这些个性、性别和文化上的冲突,本来需要学校居中调和,实现冲突各方的相互认同。人的教育就是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就是人与人的相互调适。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其中第一位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所以学校是合格公民的养成所。一方面可以规训雷梦佳,另一方面也应当纠正社会对女生、对外向性格的偏见,这是学校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但现实却是,学校整天忙活应试教育,他们在乎的是升学率、考试分数和成绩排名。他们接受学生是有条件的,学生必须是可堪造就之材,是那种已经爱上学习、以升学为己任的学生,而不是那种还没上路的孩子。学校的底线是,你不能影响同学们的学习,不能惹事生非。一名校长,居然把雷梦佳称为“惹事妖精”,而全然忘了,把尚未充分社会化的学生拉上正道正是学校的主要职能。

这也说明,如何做人的教育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学校和教师全力以赴,把它当成学问、艺术和教学重点之一。让心智与人格不成熟的孩子进入学校,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国家设立学校的理由。可惜在今日学校教学议程上,教学生如何做人充其量是一种“预备教育”,或是让应试教育偶尔分心的麻烦。结果,好学生是他们“天然”就好,而“问题学生”爹妈不管,学校视为麻烦。从这种意义上说,目前的学校教育是普遍失职的,因为它抽空了教育的主要内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杨于泽   编辑: 霍默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