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的中考生源锐减,一城区为了留住区内优秀生源,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传达了精神:各初中、每个班主任都有义务为本区留住生源。留住一个“尖子生”,学校和班主任将受到奖励;如果流出的生源多了,学校和班主任就有“失职”之嫌。为此,一学校要求班主任对尖子生一一家访到位,可给学生家送礼,每户礼品费300元左右。(5月3日《楚天金报》)
家长给学校交赞助费不是新闻,学校安排班主任给家长送礼倒是新鲜事。不由得要问,这个学校到底是培养学生的学校还是赚钱的商场?实际上,在经历了多年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后,在目前生源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学校公开抢夺生源是迟早要出现的,而学校给家长送礼也是生源抢夺战日渐激烈下的必然。
学校自然不是傻子,花300元给尖子生送礼,日后这尖子生定会在升学率的攀比中助学校一臂之力,这300元可以给学校带来数万元的择校费。正所谓有投入就有回报嘛。这下学校倒真的像是一个商场了,教书育人的教师也成了推销员,真是一副荒唐的怪相!
任何事情都有其出现的理由。仔细分析教师给学生送礼这一荒唐怪相,其背后是学生成才路径的狭窄以及对学校、教师评价机制的不合理。
就目前的情况看,升学依然是很多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为了孩子的成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更好的学校去接受教育。而很多人意识里的“好学校”就是那些升学率较高的学校。然而,僧多粥少,“好学校”就那么几所,一洼浅水容不下众多学生在里面遨游。需求多了,市场的机制就借以发挥,择校费、赞助费等闪亮登场。学校赚的盆满钵满,教师的福利待遇自然也能得以提高。别人吃肉咱喝汤,那些没有抢到好生源的学校自然会坐不住,会千方百计地将尖子生拉倒自己的门下。
另外,行政部门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认定,与教师收入相挂钩的职称、荣誉、绩效工资等都与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招到好的生源,对教师自身也是大有好处的。因此,虽然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越权要求教师截留学生,但没有人会因方案无理而予以拒绝。虽有老师表达了不悦,但都是因为家长和学生对此不配合。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公益事业,但遗憾的是目前很多的教育部门往往只看重短期的升学率。给学生送礼的老师或许能拉到几个尖子生,但以前对老师非常客气的家长也开始“婉言拒绝”,学生在投给老师的眼神中也“少了敬重”。家长及学生对教师、学校的不信任势必会影响教育的长远发展。
让教育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升学体制,拓宽学生的成才之路,淡化甚至摒弃升学率的概念,铲除急功近利的因素后,才能让教育的目的由升学变为成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刁博
编辑:
霍默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