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陈一舟:过学死是教育危机还是机会危机
2009年04月15日 09:12四川新闻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作者:陈一舟

“必须终结累死学生的应试教育!”“别把学生当‘包身工’!”“‘学生跳楼、猝死’的素质教育究竟‘示范’了啥?”……中国青年报4月7日推出的“ 示范校为应试一天学18小时”系列报道,一周来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众多媒体刊发评论,表达对尽快破除应试教育的期待。(《中国青年报》4月14日)

“过学死”现象频出,直接导致公共舆论对于应试教育的长期性“怨愤”集中爆发:最近,应试教育再一次成为公共社会批评的对象,废除应试教育、彻底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所谓众口铄金,仿佛应试教育成为万恶之源,只有将应试教育坚决推倒构建新制,中国教育才有出路,中国学子才有“活路”。实话实说,我觉得这种“逻辑 ”很狭隘。

“过学死”当然是应试教育催生的苦果,应试教育应废是大势所趋。但将目光投射于更深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应试教育体制本身。

社会结构,本来是一个一个“流水不腐”的动态机构框架。社会阶层之间,有一条不断流动循环的“河流”。穷人成为富人或者富人再次变得一贫如洗,大众变成精英或者精英沦落为草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的现实却是,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体制性的落后和不公正,逐渐导致精英“寡头化”和底层“固化”,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困难。穷人变富越来越难,草根成为精英近乎天方夜谭。社会各行业精英所组成的强大方队,掌握着各层面的话语权,普罗大众要想向上流动,获得更优质的生存质量、实现更美好的生存未来,不得不通过自我透支权利和千万倍的努力来寻找人生的机会。

回过头来想想,现实中,人们一边质疑现行高考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但却一边老老实实通过高考去拿一张有机会通往上层的“准通行证”,原因就在于此。还有近两年社会关注的“超女现象”,以及登高一呼、应者甚众的“富豪征婚秀”,为何会有众多层次、年龄、身份不同的人追捧和参与“超女”?为何会有很多女性热衷于嫁入豪门当少奶奶?答案也在于此。

机会的稀缺,“上流”的艰难,一道又一道的制度壁垒,为“过学死”、“过劳死”、“穷忙族”等一系列的权利自戕埋下了深深的伏笔。所以说,“过学死”的本质是机会危机而非教育危机--不寒窗苦读,行吗?不行,未来会没有保障,会没法就业、没法生存。

废除应试教育,只能解决教育范畴内的教育方法落后问题。如果社会结构性的危机仍然存在,没有了教育管理的压力,学生们还是会自我加压,因为社会性的压力仍然存在。只有当人们不需要全部拥挤教育独木桥就可实现美好的追求,“过学死”才会永远禁绝。这一点,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陈一舟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