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李昌平:农民工应该去哪里?
2009年01月23日 07:59东方早报 】 【打印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走上了“出口拉动型”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亚洲“四小龙”走过,因为亚洲“四小龙”只有几千万人,发达国家有几亿人,“供小于求”,所以成功了。中国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给发达国家几亿人搞“制造”,必然“供大于求”,何况印度、越南等国家也在学中国搞“制造”。几十亿人为几亿人搞“制造”,此路会越走越窄。所以,中国搞了30年“中国制造”,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就,不仅国内物质丰富了,全世界到处也都是“中国制造”了。但也要看到,农民工收入增长极其缓慢,很难在城市安居乐业。单从户籍看,农民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7亿增加到了现在的9亿。

发展中国家为争夺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产品的市场份额而恶性竞争,这几乎是必然的。当发达国家因发生经济危机而消费减弱,或对某个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制裁”时,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和农民工就难免受到冲击。对中国而言,必然会出现阶段性的农民工返乡潮,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不得不被迫返回家乡,人地矛盾尖锐化,会出现更多农民为更少市民种粮的局面。

上述状况,与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之一——减少农民——背道而驰。

农民工可以说是“新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力军。现在,“新工人”及其子女已经有2亿-3亿多人到了城里。未来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成为“新工人”。让“新工人”在城市住下来、市民化,是政府的一大责任。

笔者认为,政府可以做的是,在地铁和公交车可及的地方,用公益用地建设“新工人”的“居住区”——每个“居住区”以30000人为上限,每套住房的面积在40-50平方米为宜,价格不超过1000元/平方米(和县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相当)。也可以由政府提供公益性土地,由“居住区”的成员自组工程队,自主建房。

这种“居住区”的住房价格控制在1000元/平方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土地价格15万元/亩,容积率按5计算,每平方米分摊地价46元/平方米;地面建筑费用约为650元/平方米;其他辅助费用105元/平方米。在中小城市,价格可以更低一些。

一对“新工人”,工资在1600元左右,每月用500~600元供房,大约6-8年可以还清4万~5万的住房贷款。还清住房贷款后,“新工人”就可以在城市长期住下来了。

6-8年后,如果还清房贷的“新工人”需要更大的房子,“新工人”可以将面积40-50/平方米的旧住房按原价转让给“居住区”,申请高级的标准房。这样的房子每套标准房以70-80平方米为宜,价格不超过1000元/平方米。如果需要更好的住宅,“新工人”还可以将此高级标准房照原价转让给“居住区”,并申请政府住房(按照工龄)补贴,进入市场买房。

政府还可扶持农村 “农民生产合作社”和城市“新工人消费合作社”联盟,降低“新工人”生活成本。城市政府应设法保障居住区的“新工人”享受市民待遇。

“新工人”进入城市居住区,必须将本人在“村(社)集体”拥有的份额承包地、山林等转让给“村(社)集体”,但应能获得一定的补偿,同时将其在农村的户口和农村社保账户转移到城市“居住区”,完全市民化。不愿意将自己在“村(社)集体”拥有的份额承包地转让给“村(社)集体”的农民工,不能享受城市“居住区”的住房优惠和市民待遇。

今后许多年,农民进城和农民工返乡将并存。总的趋势是新生代农民不断进城,每年都会有1000万人左右;而第一代和第二代农民工中的相当部分会逐步返乡,每年都会有数百万人。返乡农民工除了有一定的积蓄外,思想、视野、能力都不一样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返乡农民工返回哪里?如果返回到了256万个自然村,那就麻烦了,农村和农民现代化就没法搞了。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返乡农民工返回到中心镇或中心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力和建设者。建议如下:

一是以乡镇为单位,鼓励中心村和边缘村互相换地,鼓励返乡农民工用其所在自然村的自留地和老宅基地换取中心村或中心镇的新宅基地。

二是准许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进入市场,这样做的话,新农村建设可以获得巨大的资金。

三是准许农民工在中心村或中心镇合作建房,准许村集体依据规划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小产权”房。

四是城市住房按揭贷款政策适用于中心村或中心镇的农民工住房建设。

五是制定扶持农民工返回中心镇或中心村创业的优惠政策。沿海过去吸引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包括贷款、税收、财政、土地等优惠政策,可以适用于农民工返乡(中心镇或中心村)创业。

六是国家成立土地银行,并帮助村民建立土地信用社,土地银行和村民土地信用社优先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土地抵押的金融服务,自愿退出集体份额土地所有权或承包权的,优先给予合理补偿。

七是国家加大对中心镇和中心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使其基本公共服务和县城均等化;

总之,未来30年,解决“新工人”在城市住得下,助推农民工市民化;县乡政府要重点抓中心村镇建设和乡村企业,助推返乡农民居民化。政府抓住了这两个重点,可以说为解决“三农”问题铺平了道路。

中国农民和农民工很勤劳,只要抓住要害问题,今后30年的成就将比过去的30年大很多!再过30年,如果中心村以下只有3亿农民了,“一国两民”就不存在了,中国“三农”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作者系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李昌平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