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魏英杰:郭敬明韩寒是80后两大风向标
2009年01月06日 08:57新闻晨报 】 【打印

作者:魏英杰

刚宣布进军娱乐圈的郭敬明,新年伊始又接受了份差使:出任长江出版集团北京中心副总编辑(副处级职位)。对此,有网友表示不理解,也有人认为这又是一桩炒作。

其实没什么不好理解的。我的判断是,郭敬明正踏上转型之路——由一个偶像作家朝着影视明星或出版人转化。郭敬明小说的畅销得益于一个偶像化消费的年代,在这样一个社会,读者因追捧一个人而买他的书,这和消费者冲着品牌购买产品无甚分别。虽说正常情况下品牌意味着一种品质保证,但现在这更多是一种时尚或跟风行为。无论如何,由偶像作家到偶像明星只有半步之遥,其内在消费机制则是完全一样的。

郭敬明担任出版社副总编辑,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早在此前,我就知道郭敬明的文化公司培养了不少新人,他主编的青春杂志《最小说》也很畅销(只是不知道每期竟然有70万册的销量)。在这方面,郭敬明确实是一个很有眼光的文化商人。就算不提这个,仅以郭敬明为出版社贡献了一半的图书销售业绩而言,当个副总编辑又算什么?就此而论,恰恰是出版社倚重郭敬明的人气和能力,而不是相反。

5年前我采访过郭敬明。那时候他还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却已凭借《幻城》等作品走红。当时他说过一句话:“写作不会成为我的职业,这是我心里很明确的一件事情。”今天回想起来,不得不佩服这位“80后”明星对自我人生的清晰定位。拿这句话来看今天的郭敬明,也许可以这么说:写作将逐渐成为郭敬明的副业——等哪一天榨干了“剩余价值”再说,出版或娱乐业则会成为他的真正事业。至于最后他将落脚于哪一领域,完全不用我们瞎操心。

上面说的这些,和写作已经无甚关系了。我更愿意将郭敬明放到“80后”一代人的群像里进行观察。至少在文化和市场领域,郭敬明当之无愧是个中代表性人物。从郭敬明身上既可以看到“80后”对市场社会的适应程度,也可以看到其过于早熟的人生规划。郭敬明曾信心满满地称:中国文学史绝对避不开郭敬明三个字。只是他忘了一件事:并非写进文学史的都是好作家。而这恰又印证着一个时代的病症:成名要趁早,无论好名或恶名。在郭敬明身上,“80后”一代人的部分共同特征由此显露无疑。

行文至此,不能不提被戏称为“上海绝恋”的另一“80后”主力——韩寒。韩寒和郭敬明都是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来的偶像作家。但除了个性一样张扬外,韩寒却和郭敬明迥然有别。从韩寒身上,我们可以找到“郭敬明”们所缺乏的社会责任意识。这也是许多人对韩寒赞誉有加的根本原因。由此,郭敬明和韩寒形成了“80后”两大风向标:一者坚信“实力决定一切”,为此甚至不惜牺牲某些原则;一者除实力之外,还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和批判精神。如果说郭敬明是“现实主义”的化身,韩寒身上无疑还有着难能可贵的理想主义气质。

成为郭敬明或者韩寒,说到底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幸运的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所以,对于郭敬明及其“成功现象”我并不特别悲观,尽管,我对韩寒式的人物更加怀有温情与敬意。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魏英杰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