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政党政治] [中国社会] [中国农村] |
中国将“一盘散沙”的乡土社会整合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政治社会,得力于政党向乡村的延伸和渗透。正是在政党下乡的过程中,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成为政党组织网络中的成员;无政治的农民具有了政治意识,动员到党的目标之下,由此将一个传统的乡绅社会改造为一个现代政党领导和组织下的政治社会。对于现代中国建构中的乡村治理来说,政党整合发挥着政权整合所不能够发挥的作用。党组织成为乡村治理的权力主体,它是对传统乡村社会精英治理体制的现代替代物。与此同时,随着新兴精英的权力化,会产生“脱草根性”的问题,为此需要扩展其民意基础。
[关键词]政党 现代国家 乡土整合
[作者简介]徐勇(1955-),男,湖北宜昌市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村民自治与乡镇改革的推进,研究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成果愈来愈多。但从已有研究工作看,从政党的角度研究乡村治理问题的成果很少,已有的研究绝大多数也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研究。事实上,政党在中国政治过程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得以将长期历史以来数亿农村人口整合到国家政治体系中来,恰恰得力于政党向乡村社会渗透,是政党而不是其他组织成为农村整合的主要力量。也正因为如此,政党在农村的基层整合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创新。本文试图从“政党下乡”的角度,就现代国家对乡土的政治整合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组织与动员:政党下乡
在中国,农民社会是一个分散的而不是组织内分化的社会。要将一个“一盘散沙”的农民社会整合到国家体系中来,仅仅依靠外部性的政权机构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得以成功地进行乡土政治整合,得力于政党向乡村的延伸。通过政党对农民进行组织与动员,从而将一个传统的乡绅社会改造为一个现代政党领导和组织下的政治社会。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政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党对于现代国家建构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亨廷顿看来,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多元社会”,存在各种原生的社会势力。“怎样把这些原生的社会势力揉合为单一的民族政治共同体,就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此外,现代化已造就出或者在政治上唤醒了某些社会和经济集团,这些集团过去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被排除在传统社会的政治范围之外,现在它们也开始参与政治活动了,它们要么被现存政治体制所同化,要么成为对抗或推翻现代政治体制的祸根。因此,一个处于现代化的社会,其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应当在‘横向’上能将社会群体加以融合,在‘纵向’上能把社会和经济阶级加以同化。”①其中,政党组织发挥重要的政治整合作用。其主要功能一是将分散或分化的社会力量组织到政治共同体中来,二是对社会力量进行动员,引导和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生活。亨廷顿因此指出:“没有组织的参与就会堕落为群众运动;而缺乏群众参与的组织就堕落为个人宗派。强大的政党要求有高水平的政治制度化和高水平的群众支持。‘动员’和‘组织’,这两个共产党政治行动的孪生口号,精确地指明了增强政党之路。能一身二任的政党和政党体系使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二者并行不悖。”②
在中国的国家转型中,其主导性力量就是由新兴精英人士组织的现代政党。作为现代中国的创立者,孙中山在以革命建构国家的过程中提出了“以党建国”、“以党治国“的思想。认为,只有“全国人民都化为革命党,然后始有真正中华民国。”其核心是要“全国人民都遵守本党的主义。”②当然,现代政党产生于新兴的城市。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主要是统一中国,建立中央政权。因此,由孙中山创建的国民党的活动主要活动于城市,尚没有渗透到乡村。而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为农村人口,如果农民不能有效地组织到新兴国家体系中,国家政权就缺乏巩固的基础。亨廷顿通过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与乡村动员,认为“一个政党如果想首先成为群众性的组织,进而成为政府的稳固基础,那它就必须把自己的组织扩展到农村地区。”“政党是一个现代化组织,为成功计,它又必须把传统的农村组织起来”③总的来看,国民党是一个上层人士组成的精英型而不是群众性的政治组织,未能将乡村动员起来支持国民革命和之后的民国政府。
当国民党的活动限于少数城市时,后崛起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注意将其活动延伸于乡村。尽管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城市精英组成的,但由于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因此将组织和动员广大的农民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1923年,中共“三大”的党纲指出:“至于农民当中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占非常重要地位,国民革命不得农民参与,也很难成功。”④“三大”还第一次作出了《农民问题决议案》。1920年代,中共领导人李大钊发表《土地与农民》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中国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中国革命,中国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⑤1923年,李大钊介绍在北京大学求学的弓仲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派他回故乡河北省安平县发展党员,着手建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弓仲韬回到故乡台城村后,首先在村中创建了“平民夜校”,以教农民识字为掩护,宣传马列主义,引导农民筹建了农民协会,从中培养党的积极分子,并发展本村青年农民弓凤洲、弓成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8月,弓仲韬和这两名新党员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简称“台城特支”),直接受中共北京区委领导。弓仲韬任党支部书记,弓凤洲为组织委员,弓成山为宣传委员。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也是现代政党下乡的开端。
1920年代后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肯定了农民运动的合理性和农民的革命性,并将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1925年6月,在毛泽东的家乡湖南省韶山冲,毛泽东介绍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等4人加入共产党并宣布成立中共韶山特别支部。随着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根据地,在农村发展党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在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因此中国共产党中的农民比例占绝对优势。
作者:
徐勇
编辑:
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