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高炜:省以下财政体制如何改革
2007年09月05日 08:06中国改革投票数: 顶一下  【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在财政收入总量增长的同时,基层财力不足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可支配财力有限,公用经费困难,欠发工资现象严重,债务负担沉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县乡政府的债务总规模在4000亿元到1万亿元之间。县乡财政困难不仅严重影响基层经济的发展和公共物品的提供,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针对县乡财政解困问题,各地有一些试行做法。例如:浙江省和湖北省的“省管县”,安徽省的“乡财县管”,河北省的“强县政策”等。但就目前的试行情况来看,效果各异,利弊兼有。如何才能找到一条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的县乡财政解困之路,本刊采访了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

《中国改革》:分税制实施以来,中央、省市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而县级财政却比较困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3月底,全国有1001个县累计欠发工资205.32亿元。另据里昂信贷证券的估计,我国县级财政债务高达3万亿元,占全年GDP的30%。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刘尚希:县财政困难才是我们当前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不是县级财政。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区分县级财政和县财政的概念。县级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包括市管区,县级市,还有县。县级财政包括了县财政。全国县级区划的是2860个,但真正的县只有1635个,其他的1225个属于县级市和市辖区的概念。

县财政一般都是以农业为财源基础的财政,产业基本是农业,有更多的农村成份。县级市和市辖区主要是工业,已经融入到城市经济。如果我们笼统地都把它放在县级财政里讨论,就会把一些问题搞模糊,不能抓住重点。比如讲县级财政困难和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肯定很多不是指县级市和市辖区,这些地方财政状况一般已经相当好,困难的可能就是在那1635个里,而不是笼统的2860个。所以区分这个概念可以进一步明确重点。

官方对财政困难县的定义是“可支配的财力小于基本支出需求”,比如发不出工资,这和经济“贫困县”不是一个概念。2004年,财政困难县有791个,差不多占县财政的一半。这个问题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中国改革》:在目前的财政体制框架下,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县财政中存在的困难,政策执行的效果如何?

刘尚希:2004年,财政部开始对县乡财政问题调查研究,希望通过改革的办法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2005年出台了“三奖一补”方案,“三奖”针对县,只要属于困难县,当地的财政收入增长了,县所在的省、市两级财政,加大了对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就给予奖励;县乡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做得好的,也给予奖励;对产粮大县,也给予相应的奖励。“一补”就是对那些过去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比较好的,给予相应补贴。这是一个综合性方案,主要是通过转移支付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通过中央、省、市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困难县的总数在减少。2005年就减少到437个,2006年进一步减少,到2007年,财政困难县的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这种措施,从缓解的角度来说,还是有积极作用,短期效果非常明显。但是以后会不会反弹?很难说。如果不重视了,很可能会反弹。现在靠“三奖一补”的办法不是一个长远之计,只是一个短期治标的办法。因为根本的体制缺陷问题没有解决。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高炜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