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9月1日起,北京市6.7万高一新生将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对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新教材未把其列入必修课本。
在高考定终身的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几十年来没有太大改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根本确立,改革势在必行。
但如果步子一下迈得太大,则有矫枉过正之嫌。比如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列为选修课程,则意味着这部分内容将退出高考命题范围,学生有可能选而不修,造成这部分历史的空白。
实际上,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就有不同声音。不少专家表示,两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中一个有分量的内容,新教材未把其列入必修课本,必然影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关注。一些一线教师也表示,在必修教材中删除世界大战的内容不仅会造成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欠缺,而且也为学生理解战后历史造成很大困难。
这些意见并非杞人忧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战争的遗忘,从长远来说,犹如温水煮青蛙,最后总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当前社会,文弱之风,奢靡之风有朔风渐起之势,整个社会缺乏尚武精神——我们这里说的尚武,并非好勇斗狠,而是勇于为民请命,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治国平天下。中学阶段作为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节点,如果对战争的残酷缺乏认识,如何指望这一代面对真刀真枪的竞争?鲁迅先生说:“以过去和现在铁铸一般的事实预测未来,洞若观火。”我们有何权力抛弃历史?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千百年来,人类对和平怀着梦想;千百年来,和平的梦想又总是被战争打破。杀戮和毁灭之所以成为梦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上几乎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崛起和强盛,总是与征伐、杀戮和资源掠夺紧密相连。两次世界大战,也都是由列强争夺霸权、妄图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
今天,我们提出和平崛起的宏大构想,这是一个全人类都未曾探索过的命题。如果我们的年轻人缺乏对两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如何让他们明白保卫和平环境的重要性,又如何让他们真正理解和平崛起的历史意义?
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应该是负责任的,也应该是理智的和睿智的。战争,不能从我们的历史课本上走开。
作者:
吴志刚
编辑:
李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