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近日,国家发改委举行200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就当前人们关心的经济形势、产业发展、物价、节能降耗等热点问题,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就价格,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分析说,从下半年的情况来看,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和影响价格下降的因素是并存的,相对而言,可能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稍微多一点。最终结果如何,关键看下半年的秋粮收成,因为今年价格上涨一个最显著特征主要是食品类价格上涨(7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应当说,发改委价格司曹司长上述的话语在理论上没有丝毫问题。因为价格作为一种市场供求关系信号,本身就具有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是否平衡的功能。所以就此而言,今年的秋粮收成状况的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市场价格下半年的走向。不过需强调的是,鉴于国内粮食收购中的具体市场环境,同时也不能忽视非收成因素对粮价的不当影响。
因为众所周知的是,为保护粮农的生产积极性,及保证粮价稳定与市场供应,早在多年前,国家有关方面(中储粮)就以保护价的方式托底收购市场上的粮食,以使粮价不致出现过大波动。可以说,如此办法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与市场价格稳定,在相当程度上都不可或缺。然同时要注意的是,据媒体公开的情况显示,在去年的相关粮食收购中,由于中储粮在收购数量上的把握准确性不够,过大的收购数量曾一度使粮食收购价呈不正常上涨,且在尔后的顺价销售中又在某种程度固化了这种非正常的粮食收购价。对此,当时就有相关社会人士对中储粮的相关行为提出过借机谋利的质疑。当然,就是按下具体事实真相不谈,但人们似乎也可从中得到这样的提示:鉴于国内粮食市场的具体状况,注意与重视非收成因素对粮价所可能产生的不当影响,还是相当重要的。
还有在性质上,由于中储粮在粮食市场的收购所用资金来自财政,收购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与市场粮价稳定,可以说,如此的粮食收购有着相当的社会公共色彩。因此,相关公司在进入粮食收购市场、在制定具体粮食收购目标与进行具备条件收购活动时,就应体现出足够的社会公共取向,而不应依仗自已雄厚财政资金在市场与民争利,更不能借机推高市场粮价,以保护粮农利益的名义谋取自已的部门私利。可以说,这些都是有关监管部门应当在事先有所预见,有所防备,并应引起足够警惕的事宜。
所以,就国内粮价下半年的走向来说,就像价格司曹司长所说“关键看下半年秋粮收成”,但同时想提醒的是,如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或者说是很不够的。因为,国内粮价固然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收成,然事实也证明,以财政资金为后盾中储粮收购行为,以及相关的收购目标等非粮食收成因素,同样也是影响市场粮价趋势的重要因素。所以警惕非收成因素对市场粮价的不当影响,也是一个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关阅读:舒圣祥:物价后续走势“取决于秋粮”的启示
作者:
周义兴
编辑:
李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