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熊培云:是道德暴力,还是判断自负?
2007年07月23日 11:22红网投票数: 顶一下  【

总结2007年最流行的网络用语,相信“史上”一定可以入选。从“史上最牛的钉子户”,到“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这两个字的威力已经广为人知。

近日,一个小女孩的遭遇引起了无数网民的同情与愤怒。据一篇题为《史上最恶毒后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的帖子称,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这位年仅六岁的小女孩被后母打得不停吐血,六块脊椎断裂、小便失禁,极可能下半身瘫痪。然而,就在人们一边倒地转述“我的后妈是魔鬼”时,接下来的新闻曝料却显示这位后妈“比窦娥还冤”。

几天前,小慧的“后妈”在接受采访时跪求媒体为自己洗冤,表明自己对孩子一向很好。小慧的主治医生也澄清小慧确诊患了血友病,吐血和身上出现淤青是血友病的常见症状。21日的专家会诊同样表明,小慧没有如媒体所报道的被打骨折迹象。

从女孩的父亲、周围的邻居到当地警方的证词,几乎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切不幸是后妈所为。“史上最恶毒的后妈”的帖子像是给网民开了一个玩笑。

眼下,许多人开始批评网民在搞“网络暴力”,是“道德民兵”。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网络暴力”,主要归咎于网民对已知信息的态度,而不是“道德失禁”。

显而易见,在这里,网民只是错在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许多人误将这几幅图片当成了全部的真实,而论坛的“广场效应”也使许多人在人山人海的包围中失去了方向感。简单说,这里只是事实认定有误,而不是道德判断有误。如果这位后妈真的将孩子打到骨折、吐血,网民群起声讨不过是一个社会最正常的反应。至于有“正义之士”威胁要索取这位后妈的性命,那也是少数。

几张图片激起的愤怒与泪水,证明中国社会的道德与良知的底线仍在,希望仍在。当然,紧随其后、闻风而动的声讨也表明,一个社会仅有良知是远远不够的。良知如果不是建立在真实之上,其危险并不亚于恶的道德。如伏尔泰所说,“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

好在有互联网,在民愤的龙卷风正在成形之际,后续信息迅速抵达并瓦解了虚假事实。它也间接证明,在信息渠道通畅的前提下,所谓“错误言论”与“虚假信息”并不危险。真正的危险在于信息一经发布便成真理,没有任何可以援手的纠错机制。

进一步说,良知的喷发并无过错,重要的是在社会风潮成形之时要有各种声音参与其中。所以,当人们指责互联网带来种种话语暴力时,我却看到了互联网的可爱之处,因为它的开放与平等能迅速完成纠错。若非如此,这位“史上最恶毒的后妈”恐怕早就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女主人公一样为千夫所指、遭遇不幸了。

互联网对于中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试验,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网络上的信息交互与意见对决对于中国人的心理养成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显然,事实判断远比价值判断困难得多,摒弃判断上的自负,尽可能多地获得真相无疑是重要的。

文本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 熊培云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