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继两年前发表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估报告,直言“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之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医改课题组最近推出医改新报告,认为未来医改方向应该是“建立政府买单的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通过政府财政投入,按照确定的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提供大致均等的、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只需要个人分担少量成本的基本医疗服务。
经过近两三年来不断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人们对现行医疗卫生体制的“病因”已经看得越来越清楚,即由于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保障不足,渐渐形成以“以药养医”为主要特征的过度市场化局面,使民众看病就医越来越不堪重负。今年年初,国家医改协调小组委托6家研究机构(后来增至8家)进行独立、平行研究,分别为医改提供备选方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医改课题组的这个新报告,就是其中的备选方案之一。虽然目前其他几个备选方案没有公开发布报告,不知道它们之间都有什么样的区别,但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切实履行为国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的责任,这个“政府买单”的大方向应该是各家方案都认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也许就体现为政府买单比重的大小,以及政府投入是主要“补供方”(补贴医院)还是主要“补需方”(补贴患者)等操作上的问题。
正如中国古人所言,做某件事情有“能不能”与“为不为”之别,“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政府买单为全民提供基本卫生保健,也有一个“能不能”与“为不为”的问题。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以前及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且投入使用效率低下,“政府买单”实在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那么,现在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医改课题组测算,比照国际经验,中国建立政府买单的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每年所需费用(按2005年价格)为1500亿至2000亿元,仅占(2005年)GDP总量的0.8%至1.1%,比例非常之低,中央和地方财政完全有能力承担这笔费用。
从目前中国的经济能力看,已经具备了正式推进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条件。这说明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大大增强,同时,老百姓也为改革开放分担了不菲的成本。国家因改革开放而富裕,理所应当要为医疗卫生事业多出钱、出够钱,让老百姓少生病、生了病看得起病。所以,医改方向上的“政府买单”选择,首先体现了让全体国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原则。
医改方向上的“政府买单”选择,还体现了“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主义原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加了全社会的物质财富,在此基础上,由政府买单为全民提供基本卫生保健保障,有助于提高普通百姓对改革开放的认同度和支持率,有助于改变以往过于偏重效率的发展模式,建立“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新发展格局,逐步改善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状况。
要言之,医改直接关系到全体中国人的生命健康,兹事体大,不可不慎。无论国家医改协调小组最终选定其中一家的方案,还是博采各家之长形成新的方案,“政府买单”都应当成为一个基本的操作方向。
相关阅读:吴木銮:德美医改模式也有可借鉴意义
作者:
潘洪其
编辑:
郑伦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