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孙立平:放下体制性的虚荣 正视问题
2007年04月03日 12:04南方都市报投票数: 顶一下  【

实事求是,正视现实,已经是重复无数遍的老话,但是要使这种精神成为一种惯常的政治风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事实上已经存在着一种虚荣文化。在这种虚荣文化中,首先将自己置于一种绝对正确的位置上,而将承认失误、弊端看作是一件有辱尊严的事情。特别要指出的是,这种虚荣并不仅仅是在个人的意义上存在,实际上有时它成为了一种体制性的品格。而为了维护这种虚荣,不仅经常会做很多无用功,甚至会排斥对所面对的情境和问题形成的正确认识,严重时会丧失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类似的情况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就在这次两会之前和之中,我们也曾经不时听到类似的声音。比如,一位官员在发表对所谓负面报道的看法时说,负面报道过多对人民群众情绪的影响都不是正面的,伤害很大。这位官员还发明一种理论,好孩子都是捧出来的,如果大家都赞扬你,慢慢地,你就有很好的自律性,就会做得更好。另一位官员在谈到腐败的原因时则强调说,中国的腐败问题决不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

这种体制性的虚荣,在我们的社会中可谓源远流长。我们曾经在很长时间里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某些其他社会中存在的负面现象,比如失业问题。在很长时间里,当一些人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我们将其称之为“待业”,将失去工作的人称之为“下岗”,并将这些人员笼而统之地称之为“富余劳动力”。但是,玩弄概念游戏否认失业问题的存在,并不会导致现实生活中失业现象的消失,相反,却妨碍了对于失业现象共同规律的认识。比如,由于不能正视失业现象的存在,有关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被人为地延误,结果是理应更早进行的工作没有尽早进行。在前一段有关改革的讨论和反思中,有人容不得对改革中存在的失误和造成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本来是一个客观现实,但有人认为,谈论这个问题,就意味着对改革的否定。当然,我不是完全用一般意义上的虚荣心来解释这种现象,而是说,凡是好的东西就一定是白璧无瑕的思维方式成为上述现象的基础。实际上,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面对和解决,与这种思维方式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虚荣不仅限制思维,更重要的是限制着我们的选择。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能否放下虚荣,真正去正视问题,不仅正视问题的表面现象,还要正视问题的实质,正视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会影响到我们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会不会受到这种虚荣的限制。以上面讨论的腐败问题为例,一种是将腐败频发的原因看作是与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制约和监督的体制弊端相联系,这就需要进行制度的变革。另一种是将腐败看作与我们的制度无关,这样就很可能忽视与腐败现象相关的制度弊端,从而治标不治本。

放下虚荣,海阔天空。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巨变当中,社会在走向文明和进步。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遭遇和解决的问题无疑也是艰巨的。能否冲破虚荣所造成的种种心灵深处的限制,用一种自信而坦荡的胸怀来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是至关重要的。温家宝在记者会上所指出的“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我们要善用人类几千年文明所积累的全部成果,来面对我们所遭遇的问题,来实现我们的进步和发展,而这,也就是真正的海阔天空。

(原载4月2日《经济观察报》,作者孙立平,本报有删节)

   编辑: zkx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