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Venkatesan Vembu/文 朱庆和/编译
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11月11日
“您是印度人?”在北京,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问我。几分钟前,他请我这个路过的陌生人到他家院子里避雨,“我会唱印度歌。”
又来了,我嘀咕着:我想自己又要听到《流浪者》主题歌了。不知什么缘故,像他这种年纪的中国人,对这部印度电影怀有持久的喜爱。倘若你是一名在中国的印度人,迟早会有年过60的某个人向你哼唱那么一段,为中印友谊献上他们的微薄之力。
但这一次我却大感意外。这位脸上长满皱纹的70多岁的老人,拉开嗓门唱出的却是电影《爱,没有明天》里的一段迪斯科旋律的曲子。“这部片子我看过3遍了。”他咧着嘴笑。
其实,印度宝莱坞的“软实力”在中国赢得人心不足为奇。毕竟,宝莱坞的电影在全世界都颇受欢迎。而今,印度在中国的知名度体现于文化的方方面面。从电影到食物再到流行时尚,印度的东西在中国的名气变得越来越响。
“在中国,对印度的兴趣明显增加。”驻上海的“中国通”之一、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中国区总裁普拉卡什·梅隆说,“如今,走进北京或上海的任何一家印度餐馆,你会发现中国顾客起码占1/3。如果你光顾哪家歌厅或舞厅,肯定能听到当红歌星拉曼的歌曲。”
印度人格那那维卢通过推介印度而大获丰收。他在中国经营着22家印度餐馆特许连锁店,其所拥有的饮食帝国价值7000万美元。他说:“我想要中国人喜欢上印度咖喱粉,然后我要把印度饮食推向全世界。”
印度时装设计师也在中国取得了一席之地。不久前,设计师里图·贝丽在北京展示了自己的服装设计,梅隆回忆说那次服装展示的反响巨大。“在上海,只要是高级聚会,就会有她设计的服装。”他说。
2004年,印度巴拉吉电影公司制作的24集电视连续剧《阴谋与婚礼》,首次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这部电视剧里的一场婚姻一度陷入危机,因为女主人公在新婚之夜发现丈夫患有精神疾病,这样的电视剧故事在中国出奇地受欢迎。这也意味着当今中国的“印度文化”,不只是老电影《流浪者》了。为了这个缘故,我就该千恩万谢了,而不仅仅是因为北京的那个雨夜。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