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葵花——米-24在阿富汗的使用及其典型战术
2009年12月18日 08:00 】 【打印共有评论0

撤离阿富汗

当然,苏联指挥官不能容忍自己的飞机在自己的基地被频繁攻击或被击落,他们采取

了很多措施予以避免。到1987年,苏联空军基地由苏军第25陆战营守卫,而早在1984年空中巡逻队就开始在机场附近进行全天候警戒飞行。直升机组几乎花费所有的时间在其航线上,这对飞行员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

此外,护卫安-12和伊尔-76运输机运送人员回国成为最优先的任务。每架飞机有一队雌鹿掩护,每两架直升机搜索机场周围地区,而其它的直升机在运输机前方或者侧翼飞行,以防备游击队可能的导弹袭击。有时第3个双机编队在后边紧紧跟随,释放红外干扰弹直到飞机飞到毒刺导弹的射程之外。贯串整个战争,喀布尔机场一直是俄罗斯民航客机的中转站,当然这些客机并不像那些军用运输机那样拥有红外对抗和干扰装置,因此为它们护航的当地的米-24通常要携带双分的ASO-2V红外干扰弹投放器。甚至一些联络和搜索救援飞机也需要直升机护航,1987年3月4日发生的悲剧就说明了这种必要性。两架米-8起飞去营救一架双座的苏-17UM-3歼击轰炸机的飞行员,他们在距离巴格拉姆空军基地3公里的地方跳伞。不幸的是护航的米-24直升机迟到了,当他们赶往事发现场时,那架苏-17的两个飞行员已经被打死,而两架河马直升机也被击落。

苏联当局对这场旷日持久但却没有任何意义的战争也感到厌烦了,他们决定从阿富汗撤军。在战争即将结束之时,苏军没有发起过大规模的攻击行动,只是保持对游击队的空中打击。大多数突击都是针对游击队的营地和阵地,他们通常在那里炮击苏联的基地。例如,直升机经常有规律地在重点村庄上空周围巡逻,这里是炮击喀布尔的理想场所。这些行动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因为游击队越来越多的使用车载火箭炮进行袭击,当攻击完毕后,这些火炮会很快的消失得无影无踪。鲁茨科伊上校(一名苏-25攻击机的飞行员,后成为俄罗斯副总统,1993年“炮打白宫”的主角)认为“飞行员的乐趣在于飞行,并用猛烈火力覆盖地面目标。”在贾拉拉巴德附近的阿塔镇,在那里空军基地经常受到炮击,对于那里的直升机飞行员来说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他们最终将那个倒霉的村庄移为平地。很多靠近基地的村庄最后大多落此下场。那些在苏军和阿富汗军队交火的地区大多成为了焦土,其实这场战争最终伤者最多的是普通老百姓。

在撤军的最后几个月,苏军也遭到了重创。1988年8月21日和9月30日,两架米-24分别被击落,乘员阵亡。1989年2月2日夜,第50飞行中队的格洛夫诺夫上校飞行员和他的武控官在侦察攻击路线的行动中阵亡,他们的直升机是在阿富汗战争中被击落的333架雌鹿中的最后一架。333架直升机在一些人眼中或许是个庞大的数字,但和越南战争中美军损失的上千架UH-1相比已经微不足道了,但它给阿富汗游击队和民众带来的是永远挥之不去的痛苦、恐惧和仇恨。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金亮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