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礼炮部队为祖国华诞56门礼炮交替鸣放60响
2009年10月01日 08:20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日平均跪立千次,平均开栓装填千次,经历一次次严格选拔和考验——

用忠诚和汗水,兑现不辱使命的庄严承诺

寒来暑往,一代代礼炮兵在钢铁铸造的炮体上洒下了无数的汗水。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礼炮兵,这些年轻战士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按照规定,执行礼炮鸣放任务要达到4个标准:响数必须绝对准确;响声必须在同一点上;礼炮鸣放必须与国歌声同步;礼炮兵必须形象一流,动作规范。

为了达到这4条标准,礼炮兵有着自己的“训练秘诀”:开栓、递弹、装填3个动作3秒内完成;5米炮位往返跑动日平均5000米;3名炮手跪立日平均1000次;每天平均开栓装填1000次。

“礼炮鸣放是国家行为,礼炮兵要做‘形象大使’,礼炮中队要做礼仪战线上的‘国家队’!”这是支队长赵晓明对礼炮官兵的期望和勉励。

“进了礼炮中队的门,并不证明你就成为一名真正的礼炮兵。”这是礼炮中队新兵训练时的一句口头禅。8门迎宾礼炮,24名炮手;100多名战士,上炮前过五关斩六将层层淘汰,上炮后也时刻面临被换下的风险。

国庆50周年阅兵前夕的训练中,新兵沈守刚患上了脚气。几天训练下来,他的脚趾和脚掌都裂开了,每跑一步都钻心般疼痛。医生来给他看病,他请求医生替他保密。集合哨吹响了,他就多带一套袜子和鞋垫奔上训练场。国庆阅兵那天,他忍着疼痛,以礼炮分队120名礼炮兵中排头兵的身份昂首挺立在广场上。

25年来,这支见证国家辉煌与荣耀的部队,造就了700名礼炮尖兵,承担了607次迎宾、近百次庆典及预演任务。这些钢铁般坚强、迅雷般敏捷的战士,心中奔涌着忠诚质朴的情感洪流,随着隆隆炮声,挥洒青春,不辱使命。

3万公里安全行驶,3万枚炮弹安全无虞,所有勤务圆满完成——

用责任筑牢万无一失根基,把共和国尊严高高擎起

礼炮兵所担负的每一次勤务,都是追求完美的行动;礼炮的每一次鸣放,都是以毫秒为单位的精确计算。

车队开进精确到分秒,礼花燃放精确到毫米,站位跑位精确到寸厘……这些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

万无一失有多难?车勤保障就是最典型的缩影。1998年6月6日,礼炮中队接到迎宾任务,和往常一样向天安门广场开进,偏偏车队在路上遇到了交通堵塞。指挥员当机立断,下车协调,硬是在拥堵的车流中挤出了一条“夹缝”,让一门门礼炮从堵塞的车流中“钻”了过去。车队到达广场,仅剩下6分钟。只见官兵们火速进入阵地,铺地毯、调炮位、擦炮弹、架线路、测仪器,进入炮位整装待命,全过程仅用了4分钟。两国领导人在军乐声中走上检阅台的时候,礼炮准时鸣响。

礼炮指挥有108个不同口令,都是官兵们自创的“军语”,执勤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差错。为应付突发情况,及时排除故障,指挥员必须精通礼炮操作技能和程序。为熟知礼炮操作和指挥程序,礼炮部队有这样一个传统,中队新上任干部,必须换上战士警衔,上礼炮阵地和战士们一起摔打磨炼。

五级士官胡业,在部队23年,跟礼炮打交道23年。礼炮几乎成了他生命的全部。对礼炮,他了如指掌,礼炮装置有任何异常,他用耳一听、搭眼一看、伸手一摸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一次,一位外国首脑访华,8门礼炮一字排开,鸣19响。打到第9响的时候,胡业突然感觉到炮声小了,本该同时响的两门炮,只响了一门。胡业紧急启动备用设备,2秒钟之内完成切换,用手动操作准确地完成了剩余10响。

23年来,胡业随身总是带着一个礼炮维修工具箱。这个工具箱从他第一次执行任务开始,至今跟随了他整整23年。每过完一年,他就在上面写上一个“平安”。在他的心里,礼炮重于一切。23个“平安”,记录了他对礼炮的真挚情感。

隆隆的炮声拖着历史的硝烟,穿越时空的隧道,携着共和国的荣光,在人们耳边回响。一代代礼炮兵不辱使命,鸣响民族的荣耀;一代代礼炮兵铭记职责,绽放祖国的繁荣。10月1日,他们将再次走向天安门,56门礼炮交替鸣放60响,隆重庆祝共和国60华诞。 (沈晓泓 邢佩伟 张向宇)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金亮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