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2011.11.30

#

导语:对于大多数的乘客来说,第一次飞行旅行可能是美好的,但当他们习惯飞行生活之后,干燥的空气、拥挤的空间、难受的座椅、遭遇气流时飞机颠簸带来的眩晕呕吐感、飞机起降时产生的耳膜不适等等诸多状况却接踵而至。所以人们渴望着更舒适的航班。[详细]

http://finance.ifeng.com/air/jxzs/pic/2009/0706/118.shtml

  众所周知,人们关注空客A380。不仅是因为它大,更因为它乘坐舒适。但是,也正因为其大,不是人们每次出行都能有乘坐A380的机会的,特别是在国内航线上。
  波音则认为,他们最新的B787客机,不但能比A380更舒适,还能有更广泛地运用,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在航空旅行中享受到这种舒适。

貌不惊人?——这是一种真正革命性的飞机

这是一种真正革命性(虽然貌不惊人)的飞机——第一款塑料民航机。波音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迈克纳尼(Jim McNerney)自信说:“ 787梦想飞机是自50多年前波音707将世界引入客运喷气时代以来最重大的创新。”
  我们先从乘客最关注的舒适性谈起,为了准确了解关于飞行环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及怎样运用最新技术改善飞行环境,波音公司和全球各地的大学合作,为洞悉高度、湿度、气压、光线、声音和空间对乘客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
  波音还独家研究了怎样让技术因素改善人类身体对飞行状况的反应,创造出最舒适的乘坐体验。借助这些研究结果,B787将得到重大改进。可以说,B787将令人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航空旅行体验,因此,波音将其命名为“梦想”飞机。[详细]

客舱加压——克服航空旅行最令人不适的环节

乘坐飞机的人都会被气压变化引发的耳膜胀痛而困扰,有的人或许感受较轻,而有些人则对此则非常头痛。这是民航飞机至今不能有效解决的难题。
  飞机升空后,随着飞行高度逐渐增加,周围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下降,温度也下降。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空,人就有较严重的缺氧表现。到了海拔6000米的空中时,机外温度下降到-24℃,空气密度仅为地面的53%,此时穿普通衣服的人能维持有效知觉的时间仅仅15分钟。
  早期的飞机,驾驶员靠穿上厚厚的皮飞行服来抵御寒冷,添置了制氧设备或氧气瓶来应急,但没有办法防御低气压。直到1945年以前,运输机的飞行高度都被限制在海拔6000米以下,通常只在海拔600~4000米的区间飞行。
  直到1947年涡轮压气机被装进飞机,从此客机的飞行高度才突破海拔6000米的禁区达到11000米以上。这时外界的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1/4,大气温度是-54℃,这是人所无法承受的。而客舱内增压后的气压却相当于在海拔2400米高度的大气压力,这种客舱叫增压座舱。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把座舱内的气压调整到和海平面0米的气压一样呢?这是因为座舱内部的压力如果太高,飞机升到高空以后,机内机外的压力差也就越大,飞机结构所承受的压力也越大。如果客舱气压高,飞机的结构重量就要增大,影响到经济性。
  更麻烦的在于,在民航运营中反复的起飞-巡航-降落过程中,反复的、较大的压力差变化带来的重复拉伸,将加速飞机结构金属疲劳现象,大大缩减飞机结构寿命,影响安全性和经济性,这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目前只能将客舱压力设定在人尚可承受(但不是舒适)的范围内,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由于存在着近2400米高度差所导致的气压变化,乘客会感到耳朵内鼓膜疼痛不适。也就是说,现时仍需要乘客的耳膜,去部分代替飞机结构,承受气压变化之苦。
  由于波音B787主体结构使用了大量复合材料,比现今客机的铝材承受压力的能力更强,疲劳现象更不明显,安全使用寿命可以超过飞机运营寿命期。所以,波音公司决定B787的座舱将增压到相当于1800米海拔高度。据测试,这600米的“海拔”下降,将会带来显著的改进,大部分乘客将不再感受到耳膜肿胀之苦,这是航空旅行体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详细]

空气加湿——从沙漠变森林

敏感的女士常常会抱怨密闭机舱的环境不好,一走进客舱就感觉很不舒服,这主要并非客舱空气不够洁净(像空客A380已经将客舱空气更换的速度提升了一倍,3分钟就把全客舱空气更换一次);而是在于客舱空气极度干燥——湿度大约在1-3%,甚至比沙漠还要干燥。
  人在这种干渴的环境里,不但皮肤很快被“晾干”,脸部紧绷,犹如被无形的手扼住般不舒服,敏感的人连眼球都有灼伤感,在干燥的机舱里一刻也不愿多待,一落地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逃离这个鬼环境。
  为什么飞机制造商不把座舱加湿?简单的原因就是担心潮湿的空气,以及气压及温度变化引发的凝结水汽腐蚀机身金属材料。波音B787的革命性结构在这里再次颠覆了旧有的格局——复合材料不怕腐蚀,所以机舱湿度可以调整到正常空气的水平。
  提升后的客舱压力,加上更湿润、更自然清新的空气,必将全面提升乘客的舒适感。[详细]

“小”飞机同样可以不颠簸——阵风抑制技术

人们总是喜欢选择乘坐更大的飞机,这不但因为其大(尽管人均客舱面积或许没有多少提高),更因为人们认为大飞机在遭遇紊流时更稳当,上仰下跌的颠簸、左右摇摆的晃动感会减轻。但是,波音B787作为中型客机,将拥有媲美甚至超越B747和A380这样大飞机的稳定性。
  B787通过分布飞机四周的100多件气压传感器、加速度计和陀螺传感器,可以检测风力和气压速度的变化,所有这些感测资料都被传送到飞机的中央飞控系统上。然后飞控系统应用波音根据数据资料和经验积累研发的软件算法,确定将要采取的抑制行动。
  控制器会迅速传送信号到方向舵、升降舵、扰流片、副翼和襟副翼等飞机控制面上,对气动做出自动微调以抗衡紊流。结果是飞机可以将阵风气流的扰动削减至原先的1/3。
  实践证明,B787梦想飞机的阵风抑制技术能使乘客在中等强度的颠簸条件下,仍享受舒适、愉悦的飞行体验。[详细]

特大号液晶舷窗——风景和视野更佳

乘客当然希望飞机拥有更大的舷窗。但工程设计的角度来看,机身上更大的舷窗也带来了飞机结构的载荷挑战。
  正是由于能承受更大的载荷复合材料技术的运用,波音787将带来的空前尺寸的(高47厘米,宽28厘米)民航客机舷窗,比现有机型的舷窗大65%,这使乘客的飞行体验更加精彩。
  而787梦想飞机舷窗的“遮阳板”也非常与众不同——它没有遮阳板,配备的是电子舷窗——窗中嵌入液晶体,自动调校明暗,控制外界光线的射入量,并维持透明。它使乘客能在避免日晒的同时看到飞越的蓝天白云。而只要按一下按键,舷窗就会慢慢变暗,直到几乎完全不透光。老式的下拉式遮阳板也因此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详细]

“天空客舱”——更开阔更温馨的客舱环境

波音787的设计营造出欢迎乘客登机的氛围,飞机入口通道高大宽敞,客舱照明使用了可以变幻色彩及明亮度的LED阵列,使用新颖的蓝色灯光,营造出头顶即是天空的明亮通透感觉,高达2.4米的穹顶使乘客强烈感受到他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像是走进了高档餐厅的大堂,而不是拥挤的传统客机客舱。
  架构天空特色的穹顶一直贯穿着整个客舱,为乘客营造了强烈的开扬感,机组可以在飞行中控制“天空舱顶”梦幻般的颜色和柔和的亮度。可根据不同的时间及时配合乘客登机、起飞、用餐等多种模式需求,调节不同的照明氛围,为乘客创造心旷神怡的客舱环境,可享受宜人柔和的蓝天、也能体会宁静放松的黄昏。而当乘客需要休息时,舱顶则可模拟美丽的夜空。[详细]

调查

 
 1.航空旅行你最希望改善那些不舒服的体验?
耳膜胀痛
空气干燥
颠簸
噪音
环境压抑
娱乐服务设施不足
航餐不好吃
其他
 
 2.你认为10年内你搭乘波音B787出行的机会?
极少
很少
不多
很多
 
 3.你认为10年内在京沪广之外的境内大城市机场,直飞欧美的定期远程洲际航班的数量会有怎样的变化?
和现在一样,极为稀有
少量出现
有一定数量,但仍不多
数量较多,实现普及
 
 4.你认为航空公司会用波音B787执飞国内航班么?
少量执飞,主要还是飞更赚钱的国际航线
和现在的330、767等类似,只在京沪广等热门航线上飞
会广泛使用,二三线城市也能见到
不好说,看公司决策和市场环境
 

  说了那么多舒适性,可能有些网友对这款飞机的大小还摸不着头脑。波音787“梦想客机” (Dreamliner)是波音公司1990年启动波音777计划后14年推出的首款全新机型。
  波音787系列属于200座至300座级中型飞机,用于接替波音757和767。但和757与767不同,波音787梦想飞机是航空史上首架超长程中型客机,首次为中型客机赋予了以往只有大型客机才具备的超远航程。
  波音强调787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低燃料消耗、高巡航速度、高效益及舒适的客舱环境,可实现更多的远程直飞航线。

波音B787——航空史上首架超远程中型客机

2004年4月,随着启动用户全日本航空运输公司(All Nippon Airways Co.,简称“全日空”)确认订购50架波音787飞机,该项目正式启动。波音787预计于2006年开始生产,在2007年进行首飞和测试,并在2008年获得认证、交货并开始投入运营,赶上北京奥运带来的庞大流量和宣传机会。
  然而,“梦想客机”的道路远比完美的计划漫长和复杂。因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零部件交付以及遭遇罢工等问题历经多次延误。2007年5月下旬,首架787才开始总装。直到2009年12月15日787客机才完成首次测试飞行。前后出现了七次重大延误,直接挑战了各家航空公司的耐心底线,但各家航空公司在一边咒骂的同时,又在一边追加订单,目前波音共收到来自56架航空公司的821架787的订单,包括南航10架、国航15架和海航8架(东航和厦航退订),总值1450亿美元,成为波音历史上受到最热烈追捧的机型。[详细]

北京直飞纽约——针对长途航线的一款最佳机型

波音787系列计划发展的型号的大略规格如下:
  787-3是296/289座位(两级/三级客舱)的短途客机。主要针对亚洲的高密度短程航线设计,机翼重新进行优化以利于短航程飞行,航程6500公里。
  787-8是基本型号,有224/217座位(两级/三级客舱),航程高达15700公里。
  787-9是加长型,机身加长了6米,有280/257座位(两级/三级客舱)。
  787-10是进一步加长版本,载客量可达310/290人。787的每型号造价在1.5亿至2亿美元之间。
  就从座位数和航程来看,波音787无疑是针对长途航线的一款最佳机型。载客人数适中,航线调配更加灵活,能够满足二线国际城市间开通洲际航班的需求;15700公里的续航能力,又能够满足跨太平洋飞行的要求,可以从北京直飞纽约,而波音767只能飞到洛杉矶。[详细]

波音B787革命性的意义——塑料飞机

借助四项关键技术,787梦想飞机比当今同尺寸的飞机节省多达20%的燃油。这四项技术分别是:新型发动机、大量使用轻型复合材料、更先进的飞行控制管理系统和优化的气动布局。它们共同提高了787的整体性能。其中,复合材料是波音B787最为突出的革命性进步。
  100多年来材料工业,与航空航天工业一直在相互推动下发展。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也逐步从舱内的座椅、肋板、内部装饰、舷窗、地板走向舱外的机翼、机身和引擎导流罩,再走向方向舵、升降舵、副翼、减速板等重要部位,甚至用於重要的主体结构,成为关键的飞行器制造材料。
  减重、性能、成本是飞机选材的3大考虑因素,而复合材料正是这三方面综合权衡下的理想材料。重量轻、强度高是复合材料的先天优点,还具有可制造性好,抗疲劳损伤能力和耐腐蚀性能强的特点,减重和性能的优势不言而喻。随着新型品种的不断开发与应用技术的逐渐成熟,复合材料的成本也逐步降低。
  继钢、铝、钛等材料後,在新一代民用大型客机中,复合材料成为四大航空材料之一,并有望坐上飞机材料使用量的“头把交椅”。
  民航飞机对复合材料的应用也在逐步增长,20世纪90年代设计的波音B777上的复合材料重量占到20%,21世纪初设计的A380则占到25%。
  革命性的突破出现在号称“梦幻飞机”的波音B787上——复合材料用量占猛增到总重量的61%,机身、机翼等主承力构件都采用复合材料,其余才是按重量计20%的铝,11%的钛和8%的钢。若按体积计算,占波音B787全机物料的80%均为复合物料——787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此。
  由于新材料不会发生疲劳或腐蚀,“梦幻客机”的维修保养成本也比传统客机减少三成。它在飞行12年后,才需要一次大检修。[详细]

拖期三年——先驱者的代价

当然,被称为“塑料飞机”的波音B787,在收获了应用复合材料的种种好处之外,也付出了首次大规模应用复合材料,技术不完善而返工拖期的代价。而复合材料主结构的探伤、定损和维修,无论对波音公司还是航空运营者也都是全新的课题。
  2011年9月26日,在延误了3年之后,波音终于向启动用户全日空交付了首架B787。10月26日开启了东京成田-香港的包机首航,从11月1日起每日使用波音787试航东京羽田至冈山、广岛的航线国内定期航线,该机型从12月起将服务于东京羽田-北京的国际航线,从2012年1月起将服务于东京成田-法兰克福的洲际航线。
  全日空航空CEO伊东信一郎说:“在这3年中,我们的机队发展规划被迫作出调整,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我们而言,坎坷的交付之路只会令我们更珍视、更宠爱这个'宝贝'。”[详细]

  人们不禁要问,波音有这么好的技术,为何不用这些技术去打造747的下一代产品,从空客A380手中夺回失落的旗舰地位呢?
  就像人们穿的衣服一样,民航客机也有小号、中号、大号和超大号之分。而各个家族里的飞机在建造中又因为要更好地满足各自定位的市场需求,而根据体型大小、飞行距离以及其他特点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
  事实上,随着空客A380和波音787两款主力机型的推出,两大巨头的市场策略愈发分道扬镳——空客信奉的是可以在航空枢纽之间中转连接的超大型飞机;而波音则认为在大中城市中间进行直飞,是未来的飞行趋势。

空客理念——超大型飞机枢纽中转

空中客车A380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能容纳500人甚至800人。空客认为“容量解决现状”,世界上许多大型枢纽机场的飞机起降量已经饱和,而超大型飞机能有效解决这一拥堵问题。
  波音787是定位于远程的200-250座级的中型飞机,因为波音认定未来的航空市场将更多以点对点的直航为主。枢纽换乘不但麻烦、浪费乘客时间,还加剧了枢纽机场的拥堵。绕开枢纽,为更多二线城市提供舒适的直飞航班才是解决之道。
  简单的说,A380是在一个航空枢纽上聚集起一大堆人,飞到另一个航空枢纽后再通过小飞机分流到其他机场;而787则是为了更多的二线城市之间的直飞而产生的。
  这恰好可以解释目前订购A380的客户,多为新加坡航空、阿联酋航空、大韩航空等,它们背后的共同特点是——几乎没有国内市场作为腹地,却拥有一个强大的枢纽,着眼于吸引中转客并把他们输送到世界。[详细]

波音策略——中型飞机点对点直飞

从航空公司需求的角度,波音发现大多数的航空公司是通过增加航班频率和增开更多的目的地机场来满足航空旅行客运量增长的,并非通过加大飞机的尺寸。航线越开越多,航空公司的营运模式也就更倾向于直飞为主的“点对点”模式。
  这样可以解释至今没有一架美国航空公司订购A380——这不符合美国国内众多中等城市间直飞的需求。A380只适合在旅客需求量非常大、枢纽到枢纽的远程航线使用,而且难以承受客运量的波动。普通航线客座率上不来,难以实现盈利。
  对于中国来说,更轻巧、更高效的787将让许多京沪穗港之外的非枢纽城市有直飞世界的能力。
  未来像深圳、沈阳、武汉、杭州、成都、重庆、西安、昆明、郑州这样的城市也可以开通更多直飞欧美城市的国际航班,而不必再到北京上海转机。而京沪穗港这样的枢纽,则可以利用第二机场,开通更班次频密、票价更优惠的洲际航班。
  从某种角度,波音B787也为促进了国际化、让地球变得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从以上情况看,波音787确实契合当前市场发展的要求和需求,也为未来航空市场大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开拓思路。[详细]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14年全球乘机旅客数量将达到33亿人次。也就是说,随着未来航空市场不断扩大,旅客增多,大型枢纽机场的各种资源将达到饱和,而波音787所针对的“点对点”直达航班模式也将成为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波音787将受到航空公司的青睐,并成为航空市场上的明星。
  当然,空客A380“枢纽中转”模式也将同时存在,两种模式实际上都给航空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运营手段,也给旅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仅从航空公司和乘客的视角来看,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而真正不符合发展要求和将被淘汰的是那些老旧的、耗油的和不环保的飞机。
  不过难道空客就甘愿把中型客机的市场拱手让给波音么?不,空客不会放弃,两者持续近40年的战争又开辟了更多短兵相接、厮杀缠斗的新战场(请关注下集)。

凤凰网 军事-航空频道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唐毓瑨

网友评论
更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