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交机密:苏联帮中国造1951年水平的原子弹
2008年12月25日 15:04新闻午报 】 【打印

苏联专家“撤走” 中国自主研发原子弹

外交部档案显示:1958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不仅在如何评价斯大林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执,而且,在1958年7月31日——当赫鲁晓夫再次访问北京的时候——双方还在其他问题上,发生了激烈冲突:赫鲁晓夫希望与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建立长波电台、希望苏联能在中国沿海取得一个基地,以便“加加油、维修一下或者短期停留”。

中国学者的描述是:毛泽东显然火了,他大声说: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你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沿海地区都拿过去?他斩钉截铁地把手一挥说:“我不想再听到这件事!”据说赫鲁晓夫当即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苏联原本已经准备好将两节车皮运往中国——其中一节车皮装的是模拟原子弹,另一节车皮里装的是测试控制器、设备和原子弹支撑的铁架。结果,这两节车皮全都奉命不再前往中国了。

按照苏联学者的研究:1959年1月27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第21届全体委员会上,向与会代表”吹风“说:中国和苏联出现了矛盾。

按照中国学者的研究:1959年10月1日,赫鲁晓夫虽然应邀参加了中国建国10周年大庆,但就在天安门城楼之上,与中方积怨渐深的这位苏共第一书记,竟采取突然袭击方式,对毛泽东说:“关于苏联协助中国生产原子弹的事,我们是不是把专家撤回去?”

毛泽东则不卑不亢,坦诚回答:如果你们的专家要撤走,“我们可以自己试试,这对我们也是个锻炼!如果你们能在技术上继续帮助我们一下,当然更好,如果确实不能帮助,那就是你们考虑决定的事了。”

外交部第三批解密的档案,印证了中国学者的上述论述。苏联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一事,就这样拖了下来。直至1960年7月,赫鲁晓夫单方撕毁了中苏合作协定,停止帮助中国,撤走所有援华专家。

查阅外交部刚刚开放的档案,仍然可以清晰看到:1961年2月14日,在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之后一年、在中国原子弹首次爆炸前三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在外交部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就明确宣布说:我们“两三年内可能爆炸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4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毛泽东风趣地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当然,44年后回味毛泽东的“勋章”说,在他的幽默与风趣后面,或许也隐含着——他既没有忘记赫鲁晓夫带给中国的压力(转化为动力),也没有忘记前苏联人民给中国的巨大帮助。

【链接】 对赫鲁晓夫下台,周恩来主张“冷静”看待

按中国学者研究,自1962年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当时国际、国内大背景影响下,开始“向左转”。

不过,记者在外交部档案馆检索时,却也偶然发现,当“修正主义头子”赫鲁晓夫于1964年10月14日下台时,对于外交部呈送的“欢呼赫鲁晓夫下台”的《通报》,周总理竟然说“不忙发”。

“109-03911-01”号档案第一页上的文字内容如下:

姬(鹏飞)、乔(冠华)副部长:这个通报(即“欢呼赫鲁晓夫下台《通报》”),陈总(陈毅)批来的当天,就送总理看了,(但)总理说不忙发,看看再说。这两天(我们)不断提醒总理审批,总理终未置理。今天,小平同志批来中联部就此问题拟的通报,给各有关左派兄弟党、我驻外使馆、国内各大区中央局、省、市委,总理也未批阅。但(周总理)指示,告中联部,按中央二十七日下午所谈的(精神),(修)改后再送批。另,今天下午三时,总理和修权一道见苏大使。(落款:马列,二十八日晨)

记者没能查到中共中央1964年10月27日开会的准确内容,但这份抬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便笺”的小纸,已清晰透露出:周总理主张“沉着冷静”地看待赫鲁晓夫的下台。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