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台儿庄》的幕后:90岁李仙洲向导演敬军礼
2008年11月17日 16:39新闻午报 】 【打印

【新观察】

重树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个国家的“正史”(比如历史教科书和国家历史博物馆),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完全脱离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历史书写并不存在。但是,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只有尊重历史的真实,尊重历史学研究的独立性,而不是刻意抹杀历史或以意识形态教条取代历史研究,才可能赢得人民长久的信任。

在改革开放之前书写的抗日战争史中,几乎没有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肯定性描述,而多是“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的抨击。

1985年军博展出抗战正面战场资料,以及后来的那部电影《血战台儿庄》,现在看来或许还有点“保守”,但在当时背景下,从被掀开的历史一角,让人们看到真实的人与事,无疑是需要勇气的。而“一部电影抵好多年统战工作”的结果,以及北京市多条街道以国民党抗日捐躯将领的名字命名,也证明了民众对历史真相的承受并非设想的那般脆弱。历史迟早要以清晰的面目示人,有担当的人会勇敢地尽早揭开那一角。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史研究,我们看到,正是由于思想的不断解放,我们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禁区,比如抗日战争史研究,比如民国历史的研究,比如中俄、中苏关系史研究,这些过去无人问津也无人敢问津的领域,随着大量档案文件的公开,如今已经成为学术上的“富矿”。对普通读者来说,当面对“蒋介石”或者“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名字的时候,恐怕再也不会简单地视之为“汉奸刽子手”。这种理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从中我们还能够体会到的更加深刻的含义是,执政党理念的与时俱进。执政党的地位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不仅靠历史来证明,更在于成功地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完善了宪政制度,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有了这样的从容自信,我们才可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历史。

六十九年前,在抗战的烽火之中,钱穆写下了不朽的名著《国史大纲》。此书开篇他提出,“凡读本书者请先具下列诸信念……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历史观念的最大变化,就是重树了这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所谓温情,是对前人的理解与同情,对传统的热爱与尊重;所谓敬意,则是对历史本身的严肃态度,不敢存半点弄虚作假之心。我们也深信,未来的中国,历史决不会再沦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