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X-47B是美国海军独立出资发展的首种隐身飞机。
据《中国航空报》报道:2009年11月23日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防务省将购买40架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战斗机作为新一代主力战机。如果进展顺利,日本空中自卫队将于2014年左右装备该机。届时,日本将可能成为东亚首个拥有隐身战斗机的国家。此外,俄罗斯的第四代战机T-50(俄称第五代战机)的首飞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从世界范围来看,具有隐身特性的飞机也已经成为各国争相发展、装备的机型。隐身机时代正大跨步向我们走来。
隐身战斗机不是灵丹妙药
战斗机历来都被视为争夺制空权的主力。从二战的东线战场到朝鲜战争中“米格走廊”,从越南战争的空中搏击再到贝卡谷地上空一边倒的空战,战斗机都扮演着天空捍卫者的角色。用一种性能相似的战斗机,通过空中厮杀,获得战场上空的控制权,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金科玉律”。但是在隐身时代,具有隐身特征的第四代战斗机能不能有效地捍卫隐身飞机统治的天空呢?实际上,隐身战斗机抵御隐身战斗机的进攻,仍然改变不了发现难、攻击难的现状。
机载雷达是战斗机自主发现目标的最主要手段,不过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即便是最新型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也不能确保在视距外可靠发现最先进的隐身战斗机,利用目前最先进的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弹,也很难完成对隐身飞机的超视距猎杀。根据美国军方的宣传,F-22A的雷达面积相当于一颗钢珠,而F-35相当于一个高尔夫球。美国《航空科技周刊》估计的量化指标是,F-22A的雷达截面积只有0.0001平方米,而F-22A战斗机装备的AN/APG-77雷达对3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约180千米。按照经典的雷达方程简单估算,F-22A的雷达发现自己的距离只有13.7千米。即便是对庞大的B-2(RCS0.01),其探测距离也只有24千米。这还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发现距离。而一个视力优秀的飞行员,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能够在20千米外发现战斗机大小的目标。在朝鲜战争中,飞行员的平均目视发现敌机的距离在8到10千米左右。在某些情况下雷达对先进隐身飞机的发现距离可能反而不如目视。
依靠空基或者地基预警雷达提供预警也不可靠。以A-50预警机对战斗机目标发现距离为300千米来计算的话,它发现隐身战斗机的距离约为22.8千米。如果E-3预警机在这个距离上发现隐身飞机,那么恐怕它还来不急做出预警,就已经被击落了。目前的无源雷达和天波雷达具有在较远距离上探测隐身目标的潜力,但是前者必须依靠隐身机对外辐射无线电,而后者的精度很低且由于体积庞大而易受到火力打击。预警难、发现难、目标指示难的问题不会随着四代机的服役而得到根本改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长山
编辑:
金亮
|